​立法會二十題:支援精神疾患人士

     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沛良議員的提問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政府去年提出10項加強措施,支援涉及嚴重精神疾患的精神復元人士和其他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過去五個財政年度,每年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就採購及處方(a)傳統抗嚴重精神病口服藥物和(b)長效針劑,以及(c)新一代抗嚴重精神病口服藥物和(d)長效針劑的以下資料:(i)採購數目、(ii)採購開支、(iii)獲處方該等藥物及針劑的嚴重精神疾患人士(即患有精神分裂症頻譜的精神病患者)數目,以及所涉及的(iv)藥物和針劑的數目及(v)開支(以下表列出);

財政年度:_____

口服藥物和長效針劑的資料 (a) (b) (c) (d)
(i)        
(ii)        
(iii)        
(iv)        
(v)        

(二)鑑於上述10項加強措施的其中一項是醫管局會探討為精神科患者處方較新和副作用較少的藥物,是否知悉,醫管局進行有關探討後,有否就處方新藥物訂定相關績效指標;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三)鑑於醫管局於二○二四至二○二五財政年度預留約1億2,700萬元額外撥款,以加強精神健康服務,有關措施包括(a)進一步增聘個案經理以加強社區精神科服務、(b)加強精神科住院和門診服務的護理人手及專職醫療和朋輩支援員的支援,以及(c)加強精神科長效針劑治療,是否知悉,上述三項措施的撥款分配詳情為何;

(四)是否知悉,醫管局會否探討修訂指引,以在更早階段開始處方新一代長效針劑予嚴重精神疾患人士,以減低該等人士未按時服藥或受副作用困擾所帶來的問題;如會,詳情(包括如何及何時修訂)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五)是否知悉,過去五年,醫管局「思覺失調」服務計劃的以下資料:(i)接獲的個案宗數,以及當中為患者提供轉介、評估及治療服務的個案宗數分別為何,並按年齡組別列出分項數字,以及(ii)該計劃推行了哪些措施加強公眾對思覺失調的認知、相關觸及人次及公眾反應分別為何,以及當局有否評估該等措施的成效;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陳沛良議員的提問,現答覆如下:

(一)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藥物名冊現時備有超過20種精神科藥物,用以治療精神病及相關疾病。醫管局會繼續留意精神科藥物臨床及科研實證的最新發展,並按既定機制檢討精神科藥物的使用。

     下表載列醫管局二○一九/二○至二○二三/二四年度(截至二○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獲處方傳統和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的病人數目(註一)和涉及的用藥開支:

  傳統抗精神病藥物 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
財政年度 獲處方口服藥物病人數目 獲處方長效針劑病人數目 涉及的用藥開支(百萬元) 獲處方口服藥物病人數目 獲處方長效針劑病人數目 涉及的用藥開支(百萬元)
2019-20 35 200 9 900 42 94 400 3 700 280
2020-21 32 500 9 400 41 99 400 4 100 313
2021-22 30 300 9 000 35 104 300 4 400 344
2022-23 28 300 8 500 42 107 300 4 600 365
2023-24(截至二○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推算數字) 27 200 8 300 32 111 300 5 000 392

註一:數字調整至最接近的百位數。
註二:因應病人的臨床情況及需要,獲處方的藥物或會不時有變,某些精神病患者亦可能同時獲處方口服和注射精神科藥物。

(二)及(四)醫管局一直採取措施,增加使用副作用較少及證實具臨床療效的新一代精神科藥物,包括抗精神病藥物、抗抑鬱藥物、抗認知障礙藥物及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藥物。政府於二○二三年六月宣布的十項加強措施中,亦包括醫管局會探討為有需要的精神科患者處方較新和副作用較少的口服或注射藥物,協助患者更好配合服藥要求。

     傳統及新一代精神科藥物的療效相似,它們的分別在於透過不同神經傳導物質途徑產生效果,而藥效和副作用亦有所不同。精神科醫生主要根據對病人產生最少副作用的原則,為病人處方合適藥物。

     精神科醫生會因應病人的個別情況及臨床需要(包括病人的服藥依從性及藥物耐受性等),並在考慮病人的意願後,適切地為病人提供所需的口服藥物或長效針劑治療。因應病人的臨床情況及需要,精神病患者可能同時獲處方口服和注射精神科藥物或不獲處方任何藥物,而用藥亦可能不時有變,因此醫管局沒有訂定處方新藥物的相關指標。

(三)醫管局以綜合和跨專業方式提供精神健康服務,當中涉及精神科醫生、精神科護士、臨床心理學家、醫務社工和職業治療師。醫管局採取這個跨專業小組模式,以便靈活調配人手應付服務需要和運作需求。醫管局於二○二四/二五財政年度預留約1億2,700萬元額外撥款以加強精神健康服務,當中約5,000萬、約1,500萬及約6,200萬分別用於進一步增聘個案經理以加強社區精神科服務、加強精神科住院和門診服務的護理人手及專職醫療和朋輩支援員的支援,以及加強精神科長效針劑治療的有關措施。由於醫管局的醫護專業人員通常需要支援不同的精神科服務,因此難以獨立計算用於支援個別精神科服務的人手及開支。上述分項數字僅供參考之用。

(五)醫管局的「思覺失調」服務計劃的目的為盡早識別思覺失調患者及提供介入服務。跨專業醫療團隊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持續支援,包括精神科專科門診服務及社區支援服務。計劃初期服務對象為15至25歲的思覺失調患者,服務年期為發病首兩年。在二○一一/一二年度,醫管局把計劃服務對象擴展至15至64歲的患者,服務年期延長至發病首三年,使更多患者受惠。

     「思覺失調」服務計劃主要服務包括提供個案評估及為患者制訂治療方案,亦會提供相關精神健康教育、舉辦專題講座及工作坊,以加強社工、教師、家長等對思覺失調和該服務計劃的認識。過去五年,每年約有1 100至1 200思覺失調新症患者加入「思覺失調」服務計劃。

     下表載列醫管局二○一八/一九至二○二二/二三年度「思覺失調」服務計劃服務人次及健康教育專題講座的數目:

  「思覺失調」服務計劃服務人次(註三) 健康教育專題講座數目
2018-19 41 000 180
2019-20 43 100 47
2020-21 46 800 9
2021-22 43 600 22
2022-23 38 800 30

註三:服務人次包括與患者電話聯絡、會面及社區探訪的人次。數字調整至最接近的百位數。

備註:
鑑於二○二○年年初香港出現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醫管局調節其服務以應對疫情。故在比較往年醫管局的服務量時,亦應將以上情況納入考慮當中。隨着香港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漸趨緩和,以及各項防疫措施於二○二三年年初撤銷,醫管局一直配合政府的復常措施,逐步推動公營醫療服務全面回復正常。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