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九題:預防癌症

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管浩鳴議員的提問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悉,在二○二一年,香港五大常見癌症依次序為肺癌、大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肝癌。關於預防癌症,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政府推出的「大腸癌篩查計劃」(該計劃)資助50歲至75歲及沒有大腸癌徵狀的香港居民每兩年在私營機構接受大腸篩查,以預防大腸癌,而欲參加該計劃的合資格人士須登記加入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政府會否考慮把「長者醫療券計劃」與該計劃掛鈎(即長者醫療券計劃下的合資格人士將自動登記成為該計劃的參加者),以鼓勵更多較年長的市民及早進行檢查;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二)會否透過區議員、「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及社福機構加強對該計劃的地區宣傳工作(例如設立街站),以吸引更多合資格人士參加該計劃;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三)除了該計劃及政府正籌備的第二階段「乳癌篩查先導計劃」外,當局會否考慮推行其他預防上述常見癌症的資助計劃;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十分重視癌症的防控工作,應對癌症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的重要一環。政府早於二○○一年成立癌症事務統籌委員會(委員會),負責制訂癌症防控策略,並督導涵蓋癌症預防和篩查、監察、研究和治療等工作的方向。委員會由醫務衞生局(醫衞局)局長擔任主席,成員包括癌症專家、學術界人士、公私營界別醫生,以及公共衞生界別的專業人士。委員會轄下的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專家工作小組)負責定期檢視本地及國際的證據,並就癌症預防及篩查制訂適合本港情況的建議。

就管浩鳴議員的提問,經諮詢衞生署後,現回覆如下:

(一)政府大腸癌篩查計劃自二○一六年推行,目的是及早識別未出現病徵的大腸癌患者或高危人士,讓他們能夠及早接受治療,大大提高治癒率,而在大腸鏡檢查過程中切除大腸腺瘤,可避免演變成癌症。現時,計劃資助50至75歲的合資格香港居民定期接受篩查。

大腸癌篩查就風險群組的建議準則是根據專家工作小組經檢視及討論本港及國際間的科學證據的建議而定。從醫學角度而言,篩查是指為沒有病徵的人士進行檢測,從而找出已患病或較高風險患病的人士。引致大腸癌的風險因素眾多,其中50歲或以上人士的風險顯著增加,因此專家工作小組建議年齡介乎50至75歲的人士應與醫生商量,並考慮接受大腸癌檢查。

截至二○二三年十二月底,已有超過42萬名合資格人士參加大腸癌篩查計劃。在已接受大腸鏡檢查服務的參加者當中,超過33 000人被診斷患上大腸腺瘤,約2 900人被診斷患上大腸癌。約1 900宗大腸癌個案經過初步分析,結果顯示當中約百分之五十七屬治癒率較高的早期個案(第二期或以下)。數據顯示篩查能達至早發現、早治療的目標。

為配合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發展,由二○二三年十月六日起,政府資助的多項基層醫療健康計劃(包括大腸癌篩查計劃),參與的醫生必須已加入《基層醫療指南》。與此同時,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亦透過地區康健中心(康健中心)和家庭醫生積極推廣健康人生計劃,增強市民預防疾病和建立健康生活模式的意識。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已於二○二三年九月出版《香港基層醫療健康人生計劃參考概覽》,為醫護專業人員提供一套以實證為基礎的全面健康指引。參考概覽下的健康人生計劃強調預防疾病和以人為本的理念,根據個人的性別、年齡及家族病史等因素,制定以預防疾病為主的個人化計劃,內容除了涵蓋疫苗接種和預防和管理慢性疾病外,亦包括癌症篩查。計劃建議50至75歲人士進行大腸癌篩查,並根據個人風險因素建議進行前列腺癌、乳癌篩查等。

政府自二○○九年起推行長者醫療券計劃,目的是為長者提供財政誘因,鼓勵他們在私營機構接受預防、篩查和管理慢病等基層醫療服務,改變求醫行為,在保護健康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的目的,讓他們選擇最切合他們健康需要的私營基層醫療服務,並在現有的公營醫療服務以外為他們提供額外醫療選擇。現時所有合資格的65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均可受惠於長者醫療券計劃。政府已於二○二三年十一月推出為期三年的「長者醫療券獎賞先導計劃」(獎賞先導計劃),進一步為長者提供誘因,透過獎賞,引導長者更好利用醫療券用於持續預防護理和慢性疾病管理等服務。在獎賞先導計劃下,長者每年只要在同一年度內(一月至十二月)累計使用1,000元或以上的醫療券作預防疾病和管理健康等特定基層醫療用途(包括由已登記參與長者醫療券計劃的西醫提供的預防疾病服務,例如癌症篩檢),便可獲發500元獎賞至其醫療券戶口,同樣作特定基層醫療用途。

醫健通是全港性、以病人為本的電子互通平台,讓獲授權的公私營醫護機構取覽和互通參與病人的電子健康紀錄作醫護用途,以提供更適時的診斷及治療,並減省重複檢驗。政府在二○二三年《施政報告》公布推出「醫健通+」五年計劃,將醫健通發展為一個集醫療數據互通、服務提供及流程管理於一身的綜合醫療資訊基建。「醫健通+」其中一項重點工作是建立一站式「策略性健康服務運作平台」,以支援和規範所有資助醫療計劃和相關公私營醫療服務在臨床和行政工作方面的流程和紀錄。該平台會整合大腸癌篩查計劃及長者醫療券計劃的資訊系統,並支援所有基層醫療計劃(例如「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和醫療服務策略性採購計劃。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亦會進一步發展為市民的綜合健康工具,包括鼓勵以至提醒已登記合資格市民參與慢性疾病和癌症篩查計劃等各項基層醫療計劃,並協助他們管理相關護理流程,積極預防疾病和建立更健康的生活。

(二)為了讓更多市民認識大腸癌篩查計劃,衞生署一直透過不同渠道進行公眾推廣工作,例如透過專題網頁(www.colonscreen.gov.hk)、電視台、電台、報章、雜誌、社交媒體等媒介發布健康教育資訊和宣傳。衞生署亦已製作電視宣傳短片及海報等在公共交通工具(如鐵路、巴士、渡輪、電車等)進行宣傳,向公眾推廣透過實踐健康生活預防大腸癌,並呼籲合資格人士參加計劃。專題網頁的健康教育資料亦設有不同語言版本(包括印尼語、印度語、尼泊爾語、他加祿語、泰語及烏爾都語),讓少數族裔人士了解大腸癌篩查及預防。

衞生署亦透過不同政府部門和機構,例如民政事務總署、香港房屋委員會、社會福利署等,向公眾推廣大腸癌篩查計劃,並透過民政事務總署的種族關係組向本地少數族裔加強計劃的宣傳。衞生署亦一直通過地區宣傳向市民發放健康資訊,例如適時將有關資訊傳達給區議會及持份者(包括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衞生署會繼續加強於不同渠道宣傳和推廣大腸癌篩查計劃,以鼓勵更多符合篩檢資格的市民參與計劃,致力發揮計劃的最大效益。

各康健中心亦一直積極配合政府癌症篩查計劃,包括透過為康健中心會員進行健康風險評估,識別與癌症有關的風險因素,以協助市民持續管理風險因素。同時,康健中心會協助及轉介合資格人士至《基層醫療指南》內參與政府癌症篩查計劃的醫生以接受篩查。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亦積極推廣家庭醫生的角色,並鼓勵市民與家庭醫生進行配對,以家庭醫生作為他們的個人健康經理,在康健中心的支援和協助下制定個人健康計劃。康健中心會按健康人生計劃策略提供個人化的健康建議,就市民人生不同階段的健康需要提供指引。

(三)專家工作小組定期檢視本港和國際間的科學實證,以期向政府提出建議,就適用於本地人口的癌症預防及篩查計劃,制訂以實證為本的措施。從公共衞生角度而言,政府在研究應否就某種癌症推行篩查計劃時,均會參照相關專家按循證醫學從公共衞生的風險評估及意見,審慎評估多項因素,包括該種癌症在本港的普遍性、篩查測試的準確與安全程度、篩查對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方面的成效、推行篩查計劃的可行性等,並顧及善用醫療資源角度以釐定優次。在公共衞生計劃下過度進行篩查,不但浪費投放於整體公共衞生的資源,擠兌可用於其他更有需要項目的投入,更可能對個人構成不必要的健康風險。

政府會定期就各項篩查計劃進行檢討和成效評估,制定適切的篩查策略。現階段,政府已推行大腸癌篩查計劃、子宮頸普查計劃及乳癌篩查先導計劃。政府會繼續參考專家工作小組的建議,考慮推行其他合適的癌症篩查計劃。

事實上,要減低患癌的風險,第一級預防策略(即減少接觸致癌風險因素)至為重要。衞生署一直透過多管齊下的策略包括宣傳、教育、推廣、立法控制及規管等措施,鼓勵市民採取健康的生活模式,包括避免煙酒、健康飲食、恆常體能活動及保持健康體重及腰圍,以減低包括癌症在內的非傳染病的風險。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