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五題:《前往港澳通行證》

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馬逢國議員的提問和署理保安局局長卓孝業的答覆:
 
問題:
 
有意見認為,持《前往港澳通行證》(俗稱「單程證」)來港人士為增補香港勞動力的一支生力軍。然而,根據政府數字,近年每日150個單程證名額未有用盡,而25歲至44歲和曾在內地工作的單程證持有人所佔比例均有所下降。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三年,持單程證首次抵港人士的數目,並按工作經驗、原居地、抵港後升學和抵港後就業以表列出分項數字;有多少名該等人士其後返回內地生活;
 
(二)鑑於政府的統計顯示,單程證持有人適應香港生活的最大困難是工作,而他們需求最大的支援服務是協助找尋工作和職業技能培訓,政府有否引導新來港人士投身目前勞動力短缺的行業及提供相應的培訓,讓他們早日融入香港社會,成為香港的新勞動力群;及
 
(三)鑑於有意見指出,內地人口增長正逐步放緩,社會經濟條件不斷改善,加上近年每日單程證名額未有用盡,當局有否就單程證制度進行檢討,並與內地有關當局探討調整單程證名額的可行性?
 
答覆:
 
主席:
 
就馬逢國議員的提問,經諮詢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和勞工及福利局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基本法》第二十二條第四款規定:「中國其他地區的人進入香港特別行政區須辦理批准手續,其中進入香港特別行政區定居的人數由中央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徵求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後確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一九九九年解釋,這項規定是指內地居民「不論以何種事由要求進入香港特別行政區,均須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向其所在地區的有關機關申請辦理批准手續,並須持有有關機關製發的有效證件方能進入香港特別行政區」。
 
內地居民如欲來港與家人團聚,須向其內地戶口所在地的相關部門申領《前往港澳通行證》(慣稱「單程證」)。「單程證」政策的目的是讓內地居民有秩序地來港與家人團聚。
 
(一)入境事務處在羅湖管制站向所有首次抵港的「單程證」持有人搜集他們的人口及社會特徵的資料,而民政事務總署(民政總署)亦恆常向內地新來港未滿一年的十一歲及以上的人士進行訪問調查,以了解其現況及服務需求。兩個調查收集的資料,以季度報告形式上載於民政總署網頁,供有關部門及非政府機構在計劃新來港人士服務時作參考,同時供公眾參閱。
 
二○二一至二○二三年「單程證」持有人抵港的人數和相關的人口及社會特徵已詳列於附件。政府沒有追蹤他們抵港後的升學和就業情況。
 
持「單程證」來港定居的人士,可以相關證件進出香港及內地。隨着香港繼續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兩地居民的往來定必越趨頻繁。政府沒有備存「單程證」持有人抵港後到內地的情況。
 
(二)一般而言,持「單程證」的新來港人士會於抵港數日後到人事登記處申領證件,並填寫民政總署的問卷。以二○二三年計,近六成相關人士介乎25至54歲,政府十分理解他們在剛到港時希望獲得就業方面的資訊。政府各相關部門一直為內地新來港人士提供各類支援服務。
 
就培訓及就業支援而言,僱員再培訓局(再培訓局)為15歲或以上的合資格僱員提供培訓及就業服務,對象包括新來港人士。除一般培訓課程外,合資格新來港人士亦可入讀為他們專設的課程,以協助他們認識社區資源、本地就業市場概況、工作文化等。二○二三至二四年度,超過800人次的新來港人士入讀這些專設課程,當中完成專設就業掛鈎課程的學員的就業率近90%。
 
再培訓局位於天水圍的「ERB服務中心」,為有培訓及就業需要的人士,提供即時、到位及多元化的自助及支援服務,包括為新來港人士舉辦語文及通用技能工作坊、互助小組等。
 
勞工處提供多元化及免費的就業服務,協助包括新來港人士就業,他們可於勞工處的就業中心及行業性招聘中心使用該等服務。勞工處的「互動就業服務」網站設有「內地新來港人士專頁」,提供就業方面的資訊。勞工處推行的就業計劃,包括「中高齡就業計劃」、「展翅青見計劃」、「就業展才能計劃」,以及將於今年七月十五日推出的「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為他們提供支援,協助他們投入就業市場。
 
就社區融和方面,民政總署透過地區網絡及非政府機構,提供多項服務,協助新來港人士融入社區,包括為正申請「單程證」的內地人士舉辦活動,讓他們早日了解香港的生活環境;為新來港定居人士舉辦了解當區情況的活動;舉辦電腦訓練班,廣東話/英文工作坊等,為他們提供實用知識,以及透過講座、展覽、派發指南等,讓他們獲得相關的公共服務資訊等。
 
(三)目前,每天150個「單程證」配額是上限,內地當局是按實際合資格提出申請的數目及嚴格按照審批準則處理,並不一定用盡150個配額。社會上對「單程證」配額有不同意見,包括維持、增加或減少,其中不少是要求盡早讓香港人內地家人來港團聚。
 
「單程證」配額使用情況受不同因素影響,包括過去幾年受新冠病毒病疫情影響而明顯減少。隨着香港與內地復常,「單程證」持有人抵港人數在二○二三年亦回復至平均每日112人,貼近疫情前二○一八年的平均116人及二○一九年平均107人的水平。
 
過去十年,跨境婚姻佔於香港註冊婚姻約三分之一。隨着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及香港與內地通關安排更便捷,兩地居民交流更頻密,我們相信跨境婚姻佔比或會持續,所以長遠而言這趨勢我們要留意。再者,以內地目前的準則而言,內地配偶需要等待一定年期才合資格以「單程證」來港,實在有需要繼續透過這制度讓分隔配偶及其在內地出生的子女來港作家庭團聚。
 
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配額使用的情況,並參考各界意見和顧及香港的整體利益,繼續就「單程證」相關事宜向內地當局反映意見。
 
多謝主席。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