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署理教育局局長就「發展數字教育」議員議案開場發言

以下是署理教育局局長施俊輝今日(五月二十九日)在立法會會議就「發展數字教育」議員議案的開場發言全文:

主席:

感謝劉智鵬議員提出的議案,以及黃錦輝議員、尚海龍議員、陳永光議員和梁毓偉議員提出的修正案,表達對本港數字教育發展及創科人才培育的關注和建議。
 
國家在數字教育領域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強調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二十大報告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重要部署,強調要「推進教育數字化」。國家近年大力推進教育數字化,是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教育數字化具體含義是因應信息技術即資訊科技的發展,推動教育變革及創新,培養創新人才。國家的教育數字化主要策略涵蓋構建廣泛、開放的學習環境,豐富數字教育資源供給,加快推進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習平台資源共享,推進新技術與教育學習相融合。
 
配合國家的教育數字化策略,特區政府全力推行相關措施,積極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在構建電子學習環境方面,教育局已為全港所有公營中小學包括特殊學校,建立無線網絡校園,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可以使用流動電腦設備進行電子學習。在電子學習資源及教育平台方面,教育局持續為學校提供免費的電子學習資源,而由政府全資擁有、教師及學生用戶接近71萬的香港教育城有限公司亦一直為學校、教師及學生提供豐富的一站式電子學習、閱讀和評估等資源及服務。在推進新技術與教育學習相融合方面,教育局致力提供相關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課程內容涵蓋應用創新科技於中小學包括特殊學校的學與教。而為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教育局在本學年向資助特殊學校發放「新科技支援課堂學習津貼」,支援學校運用新科技,提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學習效能。
 
正如行政長官所言,特區政府會致力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匯聚世界各地科研人才。國家「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為八個重點領域的發展中心,當中包括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要把握好這個機遇,我們必須掌握國家在數字教育領域的最新進展,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此,局長在去年二月參與了由教育部及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主辦的首屆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並就「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發表專題演講,而我亦於本年一月與同事一起出席了在上海舉行的二○二四年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並就「人工智能發展為香港基礎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發表專題演講。會上的分享加深我們對國家數字教育政策的了解,包括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應用、數字變革對基礎教育的挑戰與機遇、教師數字素養、數字倫理等。今年的大會有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地區、國際組織的800多位專家參與,總結了推動數字化教育的經驗和未來路向。大會亦成立世界數字教育聯盟,進一步推進教育數字化的變革,本港的大學亦有參與。

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學與教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指出,國家未來將致力把人工智能深入到教學全環節。本港教育局近年積極為教師提供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專業發展課程,課程內容涵蓋人工智能的發展及在教學上的規劃,以及人工智能工具在不同學科的應用,亦包括保障數據安全等題目。我們自二○二一/二二學年以來已舉辦超過60場培訓,共接近4 300人次參加。此外,教育局的資訊科技教育卓越中心共14所學校,致力為學界提供到校支援服務,亦有開放校園進行創新科技教學示範及觀課等活動,向其他學校分享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於教學上的良好經驗。另一方面,優質教育基金撥出五億元推行「電子學習配套計劃」,全部22個項目均涉及創新科技的應用,當中有18個項目涉及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多個學科的學與教效能。預計於二○二四/二五及二○二五/二六學年,各項目的成果將陸續發布給學校使用。另一方面,香港教育城亦為教師及學生提供人工智能學習平台、課程及教材,更舉辦編程比賽,鼓勵學生運用人工智能分析數據。去年香港教育城舉辦的「學與教博覽」,亦特别增設AI教育應用研討會,邀請來自各地包括內地教育界及業界的學者和專家,分享和交流人工智能技術在學與教上的應用。
 
有關學習人工智能方面,正如剛才議員所提及,教育局加大力度推動創科教育,已於去年推出「高小增潤編程教育課程單元」,以協助小學生銜接於中學階段學習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的基礎和應用,以及「初中人工智能課程單元」,以培養學生對人工智能的認知及應用。以上兩個課程單元已於本學年起於所有公營中小學推行。其中初中人工智能課程單元涵蓋人工智能基礎、人工智能倫理、準則及問題、電腦視覺、語音與語言,以及進階課題機器人推理,當中亦強調須善用人工智能及其對社會的積極影響,例如疫情期間大學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能分析醫學圖像數據以協助抗疫。教育局亦更新了「高中資訊及通訊科技課程」,加強人工智能、程式編寫、數據庫及數據私隱的教學內容,更好配合最新的創科發展。為裝備教師教授人工智能相關的課程內容及加強課程規劃,教育局與大學合作,舉辦相關的教師培訓課程及工作坊,讓教師進一步掌握相關的教學及評核策略。

高等教育方面,各大學近年均積極推展創科教育,包括增加相關課程及學額。在二○二二至二五三年期規劃工作當中,各大學開辦超過10項與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相關的學士學位課程,包括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相關的課程(註一),亦提供創新的跨學科課程,以及在課堂以外舉辦多元化的活動,豐富學生在STEAM領域的體驗。另一方面,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於本學年撥款一億元設立科教創新基金,以鼓勵大學利用創新及突破性科技推進教學革新及豐富學習體驗,培養大學生在數字化經濟環境中成為德才兼備的新世代人才。八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正利用撥款推行約100個新項目。
 
成人教育方面,持續進修基金自二○○二年起為修讀指定進修課程的合資格本地成年人提供資助,二○二二年起更提高基金資助上限至每人二萬五千元,並撤銷申請人的年齡上限。現時基金下登記的可申請發還款項的課程(基金課程)超過8 000個,涵蓋14個行業範疇,當中包括電腦科學及資訊科技,例如電子程式的教學應用、商業電子轉型、數據庫與大數據導論等課程。政府歡迎培訓機構繼續因應市場及經濟環境需要,設計及開辦更多人工智能發展等課題的課程,並申請登記為基金課程,供市民按其不同需要選擇修讀。在職業專才教育方面,僱員再培訓局(再培訓局)亦為合資格僱員提供包括創新科技在內的就業培訓課程,協助本地勞動人口應對行業數碼轉型的需求。再培訓局於今年四月至九月更推出「創科.愛增值」計劃,提供超過50項創新科技相關的培訓課程,並引入課程學費全免及不限學歷的特別安排,以鼓勵市民進修增值,裝備數碼新技能,從而提升就業競爭力。
 
數據安全及人工智能安全
 
我想談談數據安全(註二)及人工智能安全(註三)。兩者都是總體國家安全觀涵蓋的重點領域。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正為世界各地帶來不同的機遇與挑戰。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有着不同的應用場景及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有關技術衍生關於法律法規、道德倫理、資訊真僞、私隱保護、知識產權、沉迷及過分依賴等備受關注的人工智能安全相關事宜。為此,教育局於今年推出的《香港學生資訊素養》學習架構已加強有關資訊評估、預防網絡欺凌、保障個人資料私隱和預防沉迷上網部分,並新增「認識應用新興和先進資訊科技時所衍生的道德議題」的內容。教育局正推出相關的教師培訓,發展學與教資源,裝備學生應對創新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總結

總體而言,政府積極配合國家的數字教育政策及創科發展方向,制訂並推行相關政策措施,以培育年青人成為未來的創科人才,協助他們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我將細心聆聽各位議員的意見,並在總結發言中回應。
​ 
多謝主席,我謹此陳辭。
 
註一:例如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數據科學理學士、香港教育大學人工智能與教育科技理學士、香港科技大學理學士(科學數據分析)、香港大學工學學士(數據科學及工程)。
 
註二:數據安全是指通過採取必要措施,確保數據處於有效保護和合法利用的狀態,以及具備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數據安全不僅關乎數據本身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開發利用與安全問題,而且與國家主權、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公共利益等息息相關,尤其當前各類數據的擁有主體多樣,處理活動複雜,安全風險加大,切實做好數據安全保護對發展數字化經濟十分重要。
 
註三:人工智能安全是指通過採取必要措施,防範對人工智能系統的攻擊、侵入、干擾、破壞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人工智能系統處於穩定可靠運行的狀態,以及遵循人工智能以人為本、權責一致等安全原則,保障人工智能演算法模型、數據、系統和產品應用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穩健性、透明性、公平性和隱私的能力。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與風險,國家堅持人工智能的使用和研發必須倫理先行、安全可控、公平普惠、開放包容、和平利用。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