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出席《財富管理博覽2024》座談會的致辭全文

以下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今日(六月八日)出席新城《財富管理博覽2024》座談會開幕典禮的致辭全文:

馬浚偉總監(新城廣播有限公司首席營運總監)、陳文副總裁(中銀香港副總裁)、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高興今天出席由新城廣播、新城財經台主辦的《財富管理博覽2024》座談會,同大家分享一下香港如何發揮自身獨特優勢,配合國家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部署,讓人才和企業積極通過香港這個國際平台開拓市場和抓緊財富機遇。

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再強調,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一國兩制」的應有之義,也是特區未來發展新路向、新空間、新動力的關鍵所在。而特區政府亦深切明白到香港的命運從來與祖國緊密相連;國家發展始終是香港發展的最大依托。

因此,現屆政府在成立之初,行政長官就已決定成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從頂層設計加強領導力量,總攬統籌監督各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工作,包括主動對接國家的重大戰略,如「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同時又積極與各省、市、自治區加強文化經貿各方面的合作,從而促進彼此以至區域和國家的高質量發展。

經過督導組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推動大灣區建設的工作效果顯著,成果也十分豐碩,一系列的政策包括港車北上、大灣區高端人才流動、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海空貨物聯運、跨境理財通2.0、港幣——人民幣雙櫃台、跨境數據流動、港資港法港仲裁、灣區標準等的政策陸續出台並都深受社會各界的歡迎。這些新政策、新措施對香港企業和人才用好灣區機遇,以及推動大灣區各城市間的高水平融合發展,都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今年四月十五日舉行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上,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夏寶龍發表重要講話,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就是融入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腹地,就是融入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就是融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帶來的無限商機。當前很重要的,就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夏主任更指出,大灣區建設已進入加快速度、縱深推進的新階段,香港應該全面深入參與。

在中央的支持和行政長官的領導下,特區政府正以多管齊下的方式,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帶來源源不絕的發展機遇和動能。

首先是進一步鞏固提升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以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之一,擁有高度市場化、國際化和法治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和專業服務業,亦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這些獨特地位和優勢是香港的核心競爭力和一直以來賴以成功的重要元素。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更是世界上唯一匯集中國優勢和國際優勢於一身的世界級城市,最能夠擔當內地和全球市場之間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地方。特區政府會繼續積極發揮並提升香港在創科、金融、人才發展、專業服務和國際化等不同領域的優勢,從而不斷增強我們的國際競爭力和發展優勢。

隨着《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在今年三月二十三日正式生效,香港向全世界展示了更安全、更自由、更開放、更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我們希望與各界攜手,向世界宣傳推廣香港是全世界營商環境最好的地方,我們亦會通過外訪和宣講會等不同方式說好灣區故事,讓海外企業和人才知道香港是大灣區「引進來、走出去」的最佳雙向平台,以吸引更多海外資金和人才通過香港進入灣區,為香港創造更多商機。

第二是以「四流五通」推進大灣區更高水平的互聯互通。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要推進大灣區建設,最重要的是各種生產要素包括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都能高效便捷流動;而要這「四流」順暢流通,我們就要促進「五通」,即灣區內的硬件設施要通、人員流動要通、規則銜接要通、資金流向要通、人文生活也要通,這樣才可以有利灣區融合發展,為人才和企業提供良好的營商和發展環境。

為此,特區政府會繼續與內地當局保持緊密聯繫,在國家層面反映港人港企對大灣區建設的訴求和期盼。同時,亦會致力提升粵港澳三地的融通發展,包括通過緊密的合作機制,爭取更多的政策創新和突破,進一步促進大灣區的互聯互通。

第三是以重大合作平台為載體,推動粵港澳合作向縱深發展。例如在去年年底,中央出台了幾份與大灣區建設相關的重要規劃文件,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等,都是要把中央對大灣區建設的重要部署落到實處。隨着這些文件出台,特區政府亦迅速主動與廣東省和深圳市政府進行溝通和對接,共商加強聯動,以進一步提升大灣區的營商環境和加大力度推進前海深港的合作發展。我們期待稍後推出更多的政策措施,一方面支持前海的進一步建設,同時加快推進粵港澳合作向縱深發展。

第四是以加快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為引領,帶動科創和產業協同發展。特區政府正和深圳市強強聯手,全力推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協同發展,以助力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大灣區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優勢。而合作區內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區,首三座大樓將於今年年底起陸續落成,而招商工作目前正全速進行。今年四月十八日舉行的合作夥伴啟動禮,就見證了港深創科園公司與約60家來自九個經濟體的合作夥伴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當中24家企業更是首次在港落戶或擴展業務,這充份證明了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獨特優勢和吸引力仍然存在而且強勁。特區政府更會把握好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機遇,促進新型產業的生態圈建設,如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的新增長引擎。

各位,正如夏寶龍主任所説,香港由治及興本質上是一條創新變化之路。面對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積極識變、應變、求變。香港須與時俱進謀求突破。而要突破,我們便須要大膽創新,特別是要把握好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快速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我們必須以新思維、新辦法、新路徑去解決問題,爭取更多政策創新、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以突破發展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堵點,從而促進各項生產要素便捷流動、創造更融通便捷的營商發展環境和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樣,人才和企業以至普羅市民,就能擁抱灣區的無限機遇。

同時,我們也要反思如何在國家的高質量發展、民族的復興偉業上作出貢獻,這也是國家對我們的殷切期望。我們要致力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助力國家將環球人才、資金、技術「引進來」,協助國家的產品、服務、品牌「走出去」,與其他灣區城市一同將習主席賦予灣區「一點兩地」的新戰略定位落到實處,成為國家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支點、示範地和引領地,讓大灣區可以茁壯成長,令一項項在灣區推行的成熟有效政策可以示範輻射全國,助力國家的深化改革開放,為國家的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亦為香港的持續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