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題:為入境旅客進行體溫檢測

以下是今日(六月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學鋒議員的提問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悉,自二○○三年「沙士」疫情爆發以來,衞生署為抵港人士進行體溫檢測;至於乘搭私家車輛經陸路口岸入境的旅客,衞生署安排職員透過非接觸式體溫計以極短時間探測車廂內司機及乘客的體溫。然而,有市民向本人反映,懷疑有關做法的成效。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上述措施推出超過20年,政府有否評估(i)措施有否達到有關政策的原意,以及(ii)安排專人檢測私家車輛司機及乘客體溫的做法是否符合經濟效益;

(二)過去五年,每年分別有多少名步行及坐於車內過關旅客的體溫在體溫測試篩查過程中被檢測到異常,以及政府的處理程序為何,例如有否禁止有關旅客入境;如有,有多少名旅客被禁止入境及即時送院;及

(三)過去五年,每年政府調配多少人手及資源到陸路口岸進行即場體溫檢測,以及涉及的流動測試體溫裝置的費用為何?

答覆:

主席:

就陳學鋒議員的提問,經諮詢衞生署後,現回覆如下:

(一)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政府衞生署根據本港《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所賦予的權力及《國際衞生條例》的指引,在出入境管制站執行各項防疫措施,防止傳染病傳入或帶離本港。自二○○三年起,已接受培訓的健康篩檢人員於各出入境管制站為所有抵港人士(包括乘車的旅客和司機)進行體溫檢測,並會按機制為核實發燒或有需要的旅客(例如自行申報不適的旅客)作進一步健康評估,了解其病徵、旅遊史及接觸史等,以便作出適當的轉介及跟進,包括強制轉介懷疑感染個別法定須呈報傳染病的旅客到本港公立醫院。

特區政府一直與內地出入境衞生檢疫部門保持緊密合作,以保障兩地居民及往來旅客健康安全。醫務衞生局與國家海關總署於二○二三年簽署《海關總署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醫務衞生局關於出入境衞生檢疫合作安排》,雙方同意在疫情防控常態形勢下,香港特區及內地口岸往來人員,雙方重點對各自入境人員開展衞生檢疫。

特區政府會與內地有關當局保持緊密聯繫,並會從公共衞生角度出發,根據成本效益和適切性等因素,積極檢視入境衞生檢疫(包括體溫檢測)安排。

(二)二○一九年至今,在陸路出入境管制站體溫檢測中核實發燒,以及被強制轉介到公立醫院的入境旅客人數如下: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發燒的入境旅客總數 5 961 243 28 15 3 799 1 713
私家車通道上出現發燒的入境旅客人數# 12 0 0 0 0 1
符合個別法定須呈報傳染病準則而強制轉介到本港醫院的入境旅客人數 2 16 28 15 0 0

# 一般而言,經私家車通道入境的旅客數量遠較使用入境大堂的旅客數目為低。
* 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尤其是二○二○至二○二二年),出入境數字大幅減少,而大部分時間只有兩個陸路出入境管制站仍提供私家車客運通關服務。
^ 截至五月三十一日。

(三)衞生署因應各出入境管制站的設計及其旅客和車輛流量調配合適人手進行健康篩檢工作。本港現時有十個陸路出入境管制站。在車道方面,按出入境管制站的運作模式,衞生署會於每條入境車輛檢查通道調派一名健康篩檢人員執行體溫檢測工作。二○一九至二○二三年間,衞生署於陸路出入境管制站健康篩檢的崗位數目如下: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平均每日健康篩檢的崗位總數 510 554 555 427 443
平均每日於入境私家車車道健康篩檢的崗位數目 83 83 83 83 124

視乎車輛流量,平均每個出入境管制站開放的入境私家車車道數量則由兩至32條不等。現時,平均每日於入境私家車車道健康篩檢的崗位數目約120個,數字較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前為高,主要是因應香園圍出入境管制站於二○二二至二三年全面啓用和港珠澳大橋的車輛流量增加。另外,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衞生署調配了有關人員協助進行各項嚴謹的「外防輸入」措施,例如入境健康申報和強制檢疫等。

衞生署於近年聘用外判服務承辦商在大部分陸路出入境管制站提供健康篩檢服務,餘下部分陸路出入境管制站的健康篩檢工作則由衞生署合約員工負責。衞生署在二○一九至二○二三年間的相關開支總額為約十二億八千萬元。由於衞生署與承辦商訂立的合約服務範圍覆蓋整體出入境管制站的有關工作(包括體溫檢查、健康評估、為有需要的旅客提供醫療協助,以及健康教育等),因此該署未能提供陸路口岸進行體溫檢測所涉資源的分項數字。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