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及生態局局長出席《香港氫能發展策略》發布會致辭全文

以下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六月十七日)在《香港氫能發展策略》(《氫能策略》)發布會的致辭全文:

易志明議員(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議員(立法會議員)、陳紹雄議員(立法會議員)、各位嘉賓、各位傳媒朋友,大家好:
 
在此我感謝大家今日出席《香港氫能發展策略》發布會。

面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全球正努力淘汰化石燃料並加速能源轉型。其中,氫能被視為具發展潛力的低碳能源,世界各國正全力推進氫能產業發展。氫能產業發展上,國家擁有良好的發展基礎,並已明確將氫能定位成為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我們抓住氫能發展機遇,可以幫助香港邁向碳中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和維持香港國際競爭力。

為了準備迎接氫能發展機遇,政府在二○二二年已成立由十多個政策局及專業部門組成的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為啓動本地氫能應用拆牆鬆綁。工作小組至今已制訂了在香港氫能應用的暫行標準,並且同意了開展14個試驗項目,包括跨境運氫、供氫設施、交通、工地及偏遠地區氫能應用等。

該14個試驗項目中,氫能巴士已經投入服務,本地第一個公眾加氫站亦已經在建設中,預期今年稍後可以投入運作,屆時食物環境衞生署會啓動三輛氫燃料電池洗街車的試驗計劃。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以非載客形式測試氫能源有軌電車的計劃亦已經在準備中,可望在今年內啓動。明天我會出席煤氣公司(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和威立雅環境服務香港有限公司利用堆填區氣體製氫的合作協議簽署儀式。更多具體的項目也在積極準備中,將會陸續推出。另外,剛剛上星期我出席了中國檢驗(有限公司)和職業訓練局培育氫能專業人才的合作協議簽署儀式,一同為香港培養更多具備氫能專業知識及技能的人才,所以我們的項目涵蓋各方面,以及培養人才。

長遠發展上,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商業城市,很多資源和產品都要倚靠進口,在氫能的發展和使用上要追求香港完全自立並不實際。內地的氫能產業對於氫能製備、儲運、加注、燃料電池和系統集成等主要技術和生產工藝有一定的基礎,部分甚至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所以國內的技術可爲香港提供支援和機遇。另一方面,我們亦要考慮到相對其他零碳或低碳燃料,綠氫在價格上的競爭力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今天我們在制訂策略上需要為氫能未來發展的規模和速度保留一定的彈性,以免我們走得太快的時候,在經濟效益上未必是最好。在技術上,我們還需要克服「確保安全」、「合適技術 」、「基礎設施」、「成本效益」、「人才培訓」,以及「社會接受」這六大方面的挑戰。

在檢視了各項考量因素後,今天公布的《氫能策略》針對上述六大方面的挑戰和香港的獨特情況,提出按照「完善法規」、「制訂標準」、「配合市場」以及「審慎推進」四大策略,穩慎有序地營造有利本地氫能發展的環境,讓香港把握氫能在世界不同地方,尤其是我們的國家,近年不斷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和經濟上的機遇,也拓展香港與大灣區乃至全球的合作,讓我們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展新質生產力。

按照《氫能策略》,政府會在二○二五年上半年,提交修訂法例建議予立法會,為規管用作或擬用作燃料的氫氣的生產、儲存、運送、供應及使用提供法律基礎,並在二○二七年或之前,擬備對接國際的氫能標準認證。我們亦會推動區域合作、境外投資、共同開發或輸入氫能;我們亦會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優勢,推動香港成為國家發展氫能源的示範基地,並協助氫能源產業於「一帶一路」地區的發展;以及發揮香港作爲「超級聯絡人」和「超級增值者」的優勢,聯同投資推廣署及有關政策局和部門,向海外及內地潛在企業和人才推廣透過香港發展氫能的商機。

在落實《氫能策略》方面,政府會擴大跨部門工作小組的職能,除了就未來試驗項目作出審視及批准外,更會統籌制訂和持續優化氫能應用的相關技術標準及指引;為各項氫能使用的廣泛應用及商業化路徑提供建議;就氫能應用在本地的基建發展及人才培訓作出支援;協助氫能應用普及化的推廣;以及定期檢視進展和更新《氫能策略》。

在草擬《氫能策略》的過程中,我們與不同持份者進行了諮詢會議,包括在座的立法會議員,還有整個氫能產業鏈上上下下不同的業界代表,了解他們對於香港氫能產業發展的意見和期望,務求制訂一份真正適合香港發展需要的策略,我在此衷心感謝各持份者在諮詢過程中給予的寶貴意見,以及各位對氫能發展的大力支持。
 
《氫能策略》的制訂,是香港邁向碳中和的道路上重要的里程碑。我們盼望繼續與各界攜手合作,穩慎有序地推動氫能在香港健康發展,帶領香港邁向碳中和,加快香港的經濟低碳轉型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接下來我請同事用投影片講解一下《氫能策略》的詳細內容。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