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防護中心匯報一宗麻風個案的調查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六月二十一日)匯報一宗麻風個案的調查,並重申麻風在本港傳播的風險低,而該病不會輕易透過人傳人傳播。

個案涉及一名過往健康良好的30歲女子。她自五月上旬起手臂出現皮疹,並於五月二十三日到將軍澳醫院求診及入院接受治療。病人的皮膚組織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麻風病呈陽性反應。病人現時情況穩定。初步調查顯示,病人潛伏期內於菲律賓逗留,並於四月下旬從當地到港。她的家居接觸者現時沒有出現病徵,正接受醫學監察,並會接受進一步評估。衞生防護中心正繼續進行調查。

麻風(漢森氏病)是一種由麻風桿菌引致的慢性傳染病,可以經由鼻腔飛沫或密切皮膚接觸所傳播。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強調,麻風病只會透過與未經治療的麻風患者持續及密切接觸數月至數年以上方會傳播。麻風病不會輕易人傳人,亦不會因與麻風患者作日常社交接觸如握手或擁抱、共享食物或相鄰而坐而傳播。此外,麻風病不會透過性接觸傳播或在懷孕期間傳播給胎兒。當患者開始接受治療後,便不再具傳染性。

麻風會影響患者的皮膚、周邊神經、上呼吸道黏膜和眼睛。症狀可於感染後一年內出現,亦可能於20年或更長的時間後才出現。如未經治療,患者可失去感知能力並引致殘疾。發言人重申,麻風可以治癒,而及早接受治療可避免出現殘疾。本港備有多藥物療法的抗生素(利福平、氯法齊明及達普頌),有效治療麻風。

在本港,麻風為須呈報的傳染病,呈報個案由70年代早期的多於100宗大幅下降至90年代初期的20至30宗。這歸因於一般市民健康有所改善,以及更佳的醫療和衞生設施。二○一四至二○二三年間,每年有一至九宗個案,當中大部分(超過八成)為輸入個案,有長期居於外地的紀錄。餘下的個案為復發個案或早於數十年前已感染的較年長成人。新增個案中,並沒有發現引致殘疾的個案。中心會繼續監察情況。

全球而言,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世衞),麻風於全球逾120個國家均錄得個案,每年呈報多於200 000宗新個案。雖然全球個案正逐漸減少,巴西、印度和印尼於二○一八至二○二二年期間仍每年呈報多於10 000宗新個案。某些國家如菲律賓、尼泊爾和緬甸等,同期每年報告1 000至10 000宗新個案。因此,及早診斷(尤其是對長期逗留於麻風流行國家的人士)特別重要。

世衞指出,有強力證據顯示卡介苗可有效預防麻風感染,並令全球病例減少。在本港,嬰兒於出生後會接種卡介苗,接種覆蓋率一直接近百分之百。由於本港人口卡介苗接種覆蓋率高,加上麻風不會輕易人傳人,麻風在本港傳播的風險低。

市民可參閱衞生防護中心麻風專頁(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4/107984.html),了解更多資料。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