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二題︰姊妹學校計劃

以下是今日(六月二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郭玲麗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的書面答覆:
 
問題:
 
在「姊妹學校計劃」(該計劃)下,香港有不少學校與內地城市的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姊妹學校透過交流和合作,加深學生認識內地與香港的文化,推動提升教育素質。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現時本港學校與內地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的數目為何,並按學校類別(即中學、小學及特殊學校)及其資助類別(即公營、直資及私營)以表列出分項數字;

(二) 過去10年,每年成功申請該計劃津貼的學校數目,以及學校運用獲批津貼籌辦的活動數目和類別為何;及

(三) 會否考慮把該計劃的資助範圍擴展至涵蓋國際學校;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教育局於二○○四年推出姊妹學校計劃,鼓勵香港與內地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讓學生擴闊視野,培養他們的國民身分認同。計劃為兩地學校提供一個專業交流平台,透過在管理人員、教師及學生等多個層面進行豐富多元的相互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共同提升教育素質。教育局一直積極推動姊妹學校計劃,為本地公帑資助學校提供額外資源及專業支援。
 
就郭玲麗議員的提問,現回覆如下:
 
(一)為擴大姊妹學校的網絡,行政長官於二○二二年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宣布,教育局會在二○二三年年底前,在當時有約780所香港公帑資助學校與內地學校締結超過2 100對姊妹學校的基礎上,增加10%參與姊妹學校計劃的香港學校至共約860所,教育局已實現上述目標。根據學校所提交的資料,截至二○二四年五月,共有935所上述的本地學校與內地學校結為2 933對姊妹學校。相關分項數目表列如下:
 

學校類別 已締結姊妹學校的本地學校數目
(註一)
姊妹學校對數
公營學校
(註二)
直接資助計劃學校 總數
中學 366 57 423 1 406
小學 434 20 454 1 411
特殊學校 58 不適用 58 116

 
註一:由於姊妹學校計劃津貼未有涵蓋本地私立學校,教育局沒有相關數字。
註二:公營學校包括官立、資助及按位津貼學校。
 
(二)為支援本地學校策劃和進行與內地姊妹學校的交流活動,教育局由二○一八/一九學年起,為與內地學校締結成姊妹學校的本地公營及直接資助計劃學校(包括特殊學校)提供經常津貼及專業支援。二○二三/二四學年的姊妹學校計劃津貼額為每校約十六萬三千元。過去學年獲本局提供津貼的學校總數及相關開支按學年表列如下:
 

學年 申領並獲發津貼的學校總數
(註三)
津貼開支
(百萬元)
二○一八/一九 634 93.25
二○一九/二○ 662 102.42
二○二○/二一 665 103.72
二○二一/二二 727 112.83
二○二二/二三 830 129.31

 
註三:只顯示有申領有關津貼的學校數目。有個別學校締結了內地姊妹學校但沒有申請津貼。
 
教育局會協助本地學校與內地學校締結成為姊妹學校及提供專業支援,例如協調締結安排、舉辦交流活動、進行學校探訪、定期舉辦分享會推介姊妹學校交流的良好做法,並委託服務承辦商,就交流活動安排為學校提供意見及支援,以推動兩地學校作多角度及更深層的專業探討和多元協作,提升姊妹學校交流的質與量,從而促進文化交流,以及加強師生對內地的認識和了解。
 
一向以來,學校按校本發展需要,與其姊妹學校安排在學生、教師和學校管理層面的交流活動(例如學校探訪、學生活動、講座、教學示範、評課、視像交流和經驗分享等)。學校可自行在其網頁或透過其他渠道公布締結姊妹學校及活動的詳情。我們並沒有要求學校提供所有交流詳情,所以未能提供有關活動數目和類別的分項資料。
 
姊妹學校交流活動形式多樣化,除到訪內地姊妹學校外,亦可透過線上交流,在學校管理、教師及學生方面多個層面相互學習,交換經驗與心得。我們鼓勵姊妹學校延續良好經驗,繼續發展線上交流,以便學生和教師可以進行即時的互動和分享;同時積極安排實地交流活動,讓師生親身體驗當地文化及認識祖國。
 
(三)現時姊妹學校計劃津貼並不涵蓋私立學校(包括國際學校)。私立學校以自負盈虧、市場主導及運作自主的原則營辦,須自行承擔所有營運開支,政府不提供經常資助。故此,姊妹學校計劃津貼並不適宜擴展至涵蓋私立學校。教育局會繼續鼓勵私立學校(包括國際學校)按校本情況及需要,進一步促進學生認識中國歷史及文化,擴闊學生視野。
 
展望將來,教育局會繼續鼓勵本地學校參與姊妹學校計劃,包括透過不同模式為學校提供專業支援,蒐集和推廣良好經驗,鼓勵更多兩地學校藉姊妹學校計劃互相交流。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