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關於體育盛事期間採取執法、巡查及教育三管齊下的保護知識產權行動

因應多項國際體育盛事自六月起陸續舉行,香港海關六月三日至二十三日一連三星期展開特別行動,採取執法、巡查及教育三管齊下的策略保護知識產權。

在執法方面,海關人員全方位打擊涉及跨境轉運、本地零售和網上及科技罪行等不同層面的侵權活動。行動中,海關共偵破三十三宗相關案件,檢獲共約六萬八千件懷疑侵權貨物,估計市值逾五千二百萬元,並拘捕九名人士。

在跨境轉運方面,海關透過大數據和情報分析,配合深入調查和監視,鎖定和突擊搜查超過六十間分別位於九龍灣、葵涌、青衣、荃灣、屯門和元朗的物流轉運中心,並在屯門內河船碼頭抽查一個從廣東南沙抵港的貨櫃,最後偵破共二十七宗䅁件,檢獲共約六萬七千件懷疑冒牌貨物,包括手表、手袋、衣服、鞋履和運動用品,估計市值共約五千一百萬元。一名六十二歲負責安排貨物轉運的女子被捕。

經調查後,海關相信大部分檢獲的懷疑冒牌貨物將轉口往歐美及中東等地區。

在科技罪行方面,於六月十二日,經深入調查及在版權擁有人的協助下,海關人員突擊搜查六間分別位於灣仔、觀塘、紅磡及元朗的零售店鋪,打擊未獲授權向公眾傳播版權作品的侵權活動。案件涉及一百三十部懷疑非法串流裝置及一批電子產品和影音器材,估計市值約二十三萬元。行動中,海關拘捕四名年齡介乎三十二至四十八歲的男子,包括三名店主及一名售貨員。

此外,海關亦透過網上巡查,以及利用大數據系統進行風險評估和分析,發現有人在網上銷售懷疑冒牌球衣。經調查及在商標持有人的協助下,海關人員於行動期間破獲兩宗透過網上平台售賣懷疑冒牌球衣的案件,檢獲共三十一件懷疑冒牌球衣,估計市值共約三萬元,並拘捕兩名分別二十四歲男子及三十歲女子。

在零售層面,海關早前接獲舉報,指有商戶以低價出售懷疑冒牌運動產品。海關人員隨即於六月二十二日採取行動,突擊搜查四間位於錦上路一個跳蚤市場內的店鋪和附近一間零售店鋪。行動中,海關共拘捕兩名分別五十歲及三十九歲的店鋪負責人,共檢獲約一千件懷疑冒牌運動產品,估計市值約七十萬元。

以上案件仍在調查中,所有被捕人士現正保釋候查。

另外,海關亦於六月十三日起展開一連七日的高調行動,派員到全港各區,包括深水埗、油尖旺、灣仔、觀塘、屯門、元朗、大埔、上水和離島進行反侵權活動巡查,並向店鋪、酒吧和食肆派發宣傳單張和向商戶講解相關法例要求,以免他們誤墮法網。

此外,在教育方面,海關六月為香港海關青年發展計劃(「Customs YES」)的成員舉辦「知識產權專題講座」,以推廣海關保護知識產權的工作、相關法例及《版權(修訂)條例》到校園,為年青人種下「尊重知識產權」的種子。海關七月亦將聯同知識產權署舉行講座,提升酒吧及餐飲業界對尊重知識產權的認識及法例要求。

海關呼籲消費者應光顧信譽良好的店鋪或網站,如有懷疑,應先向有關商標持有人或其代理商查詢,以免購入冒牌貨物。海關亦提醒於店鋪或網上售賣物品的人士切勿出售冒牌物品,於採購物品時亦應小心謹慎。售賣冒牌物品屬嚴重罪行,須負上刑責。

海關亦提醒物流業界遵守《商品說明條例》的規定,在處理貨物時,如有懷疑,應先向有關商標持有人或其代理商查詢。

根據《商品說明條例》,任何人進出口、銷售或為售賣用途而管有冒牌物品,即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五十萬元及監禁五年。

海關亦提醒商戶,切勿參與未獲授權向公眾傳播版權作品的活動。市民亦應尊重知識產權,不要購買任何非法串流裝置。非法串流裝置所連接的不知名網站可能附有電腦病毒或惡意程式,為用家帶來風險。

根據《版權條例》,任何人未獲得版權擁有人授權下,為任何包含為牟利或報酬而向公眾傳播作品的貿易或業務的目的,或在任何該等貿易或業務的過程中,向公眾傳播版權作品;或向公眾傳播版權作品,達到損害版權擁有人的權利的程度,均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刑罰為監禁四年,及就每項版權作品罰款50,000元。

海關會繼續加強巡查及採取執法行動,嚴厲打擊不同層面的侵權和冒牌活動。

市民可致電海關二十四小時熱線2545 6182,或透過舉報罪案專用電郵帳戶(crimereport@customs.gov.hk)或網上表格(eform.cefs.gov.hk/form/ced002)舉報懷疑冒牌或侵權活動。

部分檢獲的懷疑冒牌和侵權物品。
部分檢獲的懷疑冒牌和侵權物品。
部分檢獲的懷疑冒牌和侵權物品。
部分檢獲的懷疑冒牌和侵權物品。
部分檢獲的非法串流裝置。
部分檢獲的非法串流裝置。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