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五題:愛國主義教育
以下是今日(七月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吳秋北議員的提問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的書面答覆:
問題:
今年四月二十九日,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舉行首次會議並決定設立四個分組(即學校教育、本地社區、歷史政經文化及傳媒宣傳),以展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有意見認為,歷史政經文化是重大範疇,特別是抗戰歷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素材。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全港有多少個政府資助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或機構;該等基地及機構舉辦了哪些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以及有否評估該等活動的成效;
(二)鑑於據悉,現時坊間有不少愛國團體自發舉辦各類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更成立自家的愛國教育支援中心,政府在與地區組織和愛國工會等愛國民間力量的合作上已投放或準備投放多少資源,以及有否制訂相應的績效指標;政府會如何更好地發揮民間力量推動愛國主義教育;
(三)鑑於內地設有不少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並有不少抗戰紀念館和博物館,更有東莞市虎門鴉片戰爭博物館及深圳市東江縱隊紀念館等珍貴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政府會如何利用該等資源推進香港愛國主義教育的發展(例如有否具體規劃、合作方向和合作對象);
(四)鑑於有意見認為,香港有不少與抗戰歷史有關的遺蹟和文物,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政府有否就該等教育資源擬備清單;如有,能否向本會提供該清單;政府會如何規劃、整合和運用該等教育資源,以推進香港的愛國主義教育;及
(五)政府會否考慮舉辦國家軍事裝備模型展覽,從國家及香港在主要戰役中所使用的軍備及國產軍備的演進發展,回顧歷史及展示國家日益強大的一面,以加強國民和愛國主義教育;如會,有關計劃的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吳秋北議員的提問,經諮詢相關政策局及部門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豐富,包含國家歷史、文化、傳統,以及國家象徵標誌等各方面。現時不同政府政策局及部門均設不同類型的計劃以資助民間團體或非政府機構就不同主題舉辦多元化的宣傳推廣活動,提升市民的國家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懷,例如:公民教育委員會下設有「公民教育活動資助計劃」,資助團體舉辦活動以推廣公民及國民教育;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和青年發展委員會亦設有多個資助計劃,包括「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和「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透過資助非政府機構舉辦的交流或實習活動,促進青年親身到訪內地以認識和了解國情;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透過「《憲法》和《基本法》推廣活動及研究資助計劃」,資助社區內不同的非政府機構,舉辦多元化的推廣《憲法》、《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的活動及進行研究;民政事務總署今年三月推出了為期三年的「同鄉文化推廣計劃」,資助同鄉社團舉辦推廣家鄉文化活動以弘揚愛國精神,另外亦會在國慶前後與地區團體在全港18區舉辦多項愛國主義教育慶祝活動;教育局亦提供「薪火相傳:國民教育活動系列資助計劃」,資助非牟利機構為中小學生舉辦內地交流活動,讓他們深入認識國情,培育愛國情懷;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體旅局)則資助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舉辦「大灣區青年運動員交流計劃」,通過與廣東省青年運動員進行專項訓練和交流比賽,加強粵港兩地青年運動員技術交流,增進友誼。相關政策局及部門會繼續與非政府機構或民間團體合作(包括資助他們舉辦各類型推廣國民教育的活動),共同推動國民及愛國教育,並會不時檢討各活動的成效。
舉辦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團體可按其活動需要使用或租用合適的場所。特區政府提供的場所種類繁多,例如有由青衣社區隔離設施改建成為「青年發展及國民教育基地」,供青年制服團體、學校及非政府機構舉辦升旗、隊列培訓、國民教育和其他青年發展相關活動等,同時亦通過向青年介紹由中央援建的隔離設施的緣起和特殊歷史意義,讓他們了解中央對香港的關懷,增強對國民身份的認同;而設於青年廣場的「公民教育資源中心」,除收藏公民教育及青年發展的資料和教材以供公眾查閱外,亦可用以舉辦講座、培訓班、電影欣賞會及研討會等,而主題展覽廳及常設互動展館則以互動形式,宣揚公民核心價值、正向的個人價值觀和國情知識,今年的展覽有「粵港澳大灣區巡迴展覽」和律政司法治教育展覽。
此外,不少博物館資源亦可善加利用作愛國主義教育用途,包括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故宮博物館、香港科學館等,內容涵蓋抗戰歷史、中國歷史、中華文化、國家的科技成就等。參觀的市民和學生可透過豐富的館藏了解國家的歷史及成就,強化國民身份認同,增進愛國意識。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海防博物館將於今年九月改設為「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重點介紹抗戰歷史,並透過公眾及教育活動,提升市民愛國及對抗日歷史的認識,向抗日先烈致敬;特區政府又將把位於九龍公園內的前威菲路軍營58座活化並加建成「中華文化體驗館」,以不同形式的活動及工作坊推廣中華文化;另外我們亦正在策劃設立主題為介紹國家發展和成就的博物館,內容將涵蓋國家歷史、政治、經濟發展和文化等領域。我們鼓勵學校及團體好好利用這些資源,使學生和市民可以更多角度、更立體地認識國家、認識歷史、認識中華文化。
除上述的資源中心和博物館以外,團體及社會人士亦可以善用本港有歷史故事的地點及標誌以豐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及體驗,例如在沙頭角曾用作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活動基地及交通站的羅家大屋(即今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以及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等。就此,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轄下的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會和香港海防博物館合作,利用有關抗戰的歷史地點以設計和舉辦導賞活動,以提高市民對抗日歷史的認識及興趣。
有關利用內地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及本港抗戰歷史的遺跡和文物方面,現時相關政策局及部門已有計劃就此開展工作:
(a)在善用內地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方面,教育局正持續與內地不同省市的教育部門合作,為中小學籌辦學生前赴內地交流及考察的活動,讓學生從多角度親身體會國家的發展和成就,加強國民身分認同。學生內地交流計劃每年提供逾十萬個名額,足夠讓每名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最少各獲一次到內地交流的機會。此外,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的內地考察活動已於上個學年(二○二二/二三學年)展開,截至二○二四年七月,累計已有約九萬五千名高中學生參與,而師生的回饋亦非常正面。我們會在內地交流/考察活動行程中適當加入更多「紅色資源」成分,讓學生體會革命先輩艱苦奮鬥的足跡和愛國情懷,包括在下個學年(二○二四/二五學年)起於學生內地交流計劃中加入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等參訪點;而公民科內地考察亦會增設江西省東江水源、長征起點「飲水思源」等行程,以加大力度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局亦舉辦專門針對教師的內地學習活動,參訪點包括珍貴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例如為紀念長征90周年,教育局於今年四月舉辦了「重尋革命先輩足跡:從延安走到西安—中國歷史教師考察團」,以加強教師對中國共產黨歷史、長征精神內涵和意義的認識。另外,香港海防博物館於今年九月三日改設為「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後,會利用專題展覽廳定期舉辦與抗戰相關的專題展覽,並與內地的文博機構合作。而康文署將於今年九月與深圳市文物局合作舉辦展覽,並由抗戰及海防館、深圳東江縱隊紀念館及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共同籌劃,以介紹東江縱隊在港深兩地共同抗戰的事蹟。
(b)在用好本地的抗戰歷史遺跡方面,文體旅局轄下的旅遊事務署聯同漁農自然護理署正在推展「行山徑第二期改善計劃」,當中包括涉及抗戰歷史的獅子山歷史徑、城門戰地遺跡徑及鹿頸戰地遺跡徑。香港海防博物館歷年亦曾舉辦與抗戰歷史有關的不同專題講座系列,包括「抗日戰爭與香港」(二○二一年九月)、「亂世巾幗:抗戰時期的香港女性」(二○二三年十月至十二月)、「戰火中的香港民間宗教」(二○二四年一月至三月)、「抗戰時期的香港文學與出版」(二○二四年四月至六月),以及在二○二二/二三及二○二三/二四年度舉辦「同心抗敵:抗日游擊隊」系列節目,涵蓋專題講座、巡迴展覽及實地考察等活動,以加深巿民大眾對香港抗戰歷史和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的認識。我們會考慮就有關遺蹟擬備清單,以便利學校及不同團體參考使用。
至於有關舉辦國家軍事裝備模型展覽的建議,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駐港部隊)於每年「七一」前後舉辦軍營開放活動,亦自二○二一年起於昂船洲軍營設立駐港部隊展覽中心,展示歷史照片、文物實物和解放軍裝備模型等,讓有關團體加深對國家軍事歷史和駐港部隊工作的認識。另外,現時香港海防博物館內設有「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展覽廳,介紹駐港部隊自一九九七年起接管香港的軍事設施,擔負香港防務的職責,是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重要基石。展覽輔以歷史圖片、文物、解放軍船艇模型(包括登陸艇、巡邏艇、導彈護航艇、航空母艦「遼寧號」)、影片及互動裝置,讓大眾認識國家軍備的演進,藉以提升市民的民族自信和愛國精神。香港海防博物館也會探討與內地文博機構合作舉辦有關國家軍事裝備模型展覽的可行性,讓香港市民對國家軍備的演進發展有進一步的認識。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