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九題:為白內障患者進行手術

以下是今日(七月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陸頌雄議員的提問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根據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於去年四月至本年三月期間在公立醫院完成白內障手術的病人的輪候時間中位數最少為11個月。據悉,由於白內障患者往往需要等待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獲安排進行手術,他們的視力可能在手術前已經惡化,視力模糊至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據報,有眼科醫生指出,如果患者待白內障十分「熟」才進行手術,其視力可能嚴重受損,而且手術後的復元時間也會相對較長,是否知悉,醫管局有否就判斷患者是否適合進行手術制訂明確的準則;如有,具體詳情為何,例如如何制訂及應用該準則;

(二)是否知悉,過去五年,每月各醫院聯網的白內障手術的平均輪候時間為何;有否特殊情況會影響到該輪候時間;政府有何具體措施減少該輪候時間;

(三)是否知悉,過去五年,(i)每年平均在公立醫院接受白內障手術的人次,以及每年平均有多少人次的(ii)眼科穩定新症、(iii)眼科半緊急新症,以及(iv)眼科緊急新症病人在公立醫院接受診治,並按醫院聯網以下表列出分項數字;及
 

醫院聯網 (i) (ii) (iii) (iv)
         

(四)鑑於醫管局透過「耀眼行動」向在其白內障手術輪候名單上的患者提供資助,讓他們可選擇私家醫生為其進行白內障手術,是否知悉,過去五年,醫管局共發出多少封邀請信、有多少名患者應邀參與該計劃,以及當中合資格獲豁免手術自付額的患者所佔的百分比為何?

答覆:

主席:

就陸頌雄議員的提問,經徵詢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白內障是常見的眼疾,患白內障的機會會隨年歲而增加。面對人口老化,白內障手術的需求預期將持續上升。

有見及此,為確保病情有需要及早介入的病人能獲優先治療,醫管局轄下的眼科專科門診已於二○○九年實施安排,因應輪候白內障手術病人的病情緩急及臨床情況,分流病人為第一優先類別(緊急個案)、第二優先類別(半緊急個案)及例行類別(穩定個案),並盡快安排被列為優先類別的病人進行手術。

具體而言,第一優先類別(緊急個案)包括雙眼患有成熟白內障或視力嚴重受損的病人,他們一般會獲安排於少於兩個月內接受手術,而第二優先類別(半緊急個案)則包括有特別職業需要或其中一隻眼睛的視力很差的病人,他們一般會獲安排於十二個月內接受手術。至於例行類別(穩定個案)則包括臨床情況穩定並且視力相對較佳的病人,他們會獲安排在眼科專科門診覆診作定期的病情監察,並適時接受手術。

醫管局及其眼科統籌委員會亦會定期審視白內障手術排期時間,並一併參考各聯網的輪候時間數據。

二○一九至二○至二○二三至二四年度醫管局轄下各醫院聯網眼科專科門診新症數目、白內障手術的輪候時間及已完成白內障手術的宗數載於附件。

醫管局已於二○○八年二月推出「耀眼行動」白內障手術計劃(計劃),透過公私營協作模式,邀請適合接受局部麻醉手術的一般輪候病人,接受由指定私家眼科醫生進行的白內障手術。醫管局會為參與計劃的病人提供定額8,000元的資助,而病人需支付不多於8,000元的自付額。合資格獲費用豁免的病人(註)亦可在計劃下獲費用減免安排。過去五年,醫管局在計劃下共發出超過50 000封邀請信、超過12 600名病人參與計劃,當中包括約25%為合資格獲豁免手術自付額的病人。

醫管局會繼續積極透過不同措施縮短白內障病人手術輪候時間,除了上述公私營協作計劃,亦推出醫管局白內障手術特別計劃,提供津貼予現職醫生於工作以外時間為病人進行手術,以提升相關服務量。此外,醫管局推行多項措施吸引、培訓和挽留人才,當中包括加強招聘本地畢業生、續聘退休人員及招攬非本地培訓醫生和兼職人員,同時亦增加培訓及晉升機會、推出員工置業貸款計劃等。「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中赴港的醫護人員亦包括眼科醫生,幫助紓緩人手短缺的壓力。

註:包括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助人、全部醫療費用減免證明書持有人、75歲或以上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和「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計劃」級別0院舍券持有人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