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九題︰家長教育

以下是今日(七月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謝偉銓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有意見認為,家庭教育對於學童的學習和成長,比學校教育同樣甚至更為重要,但並非每位家長都懂得如何正確及有效教導子女。此外,據悉政府現時主要依賴教育局推動家長教育,而教育局則以「學校為主,社區為輔」的方式推行家長教育,惟不同學校就推動家長教育的積極性、成效和內容重點各有不同。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政府近年推出了哪些政策措施及投放了多少資源,推動家長教育;該等政策措施中,分別有多少是通過學校、其他非學校機構及直接由政府部門推行;
 
(二)對於由中小學推行的家長教育,當局如何監察有關的數目、質素和成效;
 
(三)有否統計,全港中小學的家長教育的參與率,以及過去五年,有多少適齡學童家長從未參與任何家長教育;有何計劃提升該等家長的參與率;
 
(四)除了文字通告和一般每個學年一次的家長日,政府會否鼓勵學校以更頻密和多元化的模式,包括善用視像會議等通訊科技,就學生的學習及成長情況與家長溝通接觸;及
 
(五)鑑於據悉,近年部分中小學以講座等方式向家長提供國家安全教育,有關活動的數目及家長參與率為何;政府會否進一步加強有關工作,包括提升該等活動的內容、頻率和參與率,以及向學校及相關組織提供更多協助等,以提高家長的國民身分認同和愛國意識?
 
答覆:
 
主席:
 
家長是培育、保護和教育兒童的關鍵人物,在支援子女的成長和學習及培育正確價值觀、積極的態度和行為方面,均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政府一直透過教育局及其他政策局,推廣家長教育。
 
就謝偉銓議員的提問,經諮詢醫務衞生局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教育局一直以「家長為本」的方針及「學校為主,社區為輔」的方式,透過多元化的方式推動家長教育。為讓家長更有系統地學習培育子女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教育局委託專上院校為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家長制訂家長教育課程架構。教育局先後在二○二一年、二○二二年及二○二四年五月推出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的《家長教育課程架構》(總稱「課程架構」),並上載至教育局網頁,供學校及相關機構參考。
 
在學校層面,教育局在二○二一/二二學年向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提供一筆過9萬至10萬元的額外資助;另分別在二○二二/二三及二○二三/二四學年為全港公帑資助小學及中學提供20萬元的一筆過家長教育津貼,支援學校根據課程架構及因應其家長和學生需要開展有系統的校本家長教育課程或活動。此外,所有公營學校已成立家長教師會(家教會),而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一直協助政府為家教會提供「家校合作活動津貼」及「合辦家校合作活動計劃津貼」,鼓勵家教會按課程架構舉辦多元化的校本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活動或課程。為進一步加強對學校的支援,教育局自二○二三/二四學年起會分階段根據課程架構為小學及中學製作資源套,讓學校的教師、社工和輔導人員掌握有關知識和技巧。
 
在全港層面,教育局由二○一八/一九學年起,委託專上院校及非政府機構參考課程架構,為幼稚園和小學生家長及其祖父母舉辦全港或區本的家長教育課程和講座,並製作電子學習資源,方便家長自學。教育局又自二○二○年起開展全港的「正向家長運動」,以廣泛和多元化的宣傳渠道推廣家長教育,宣揚培育子女的正向思維、方法和態度。近年,我們舉辦不同家長教育活動,並製作「正向家長運動」主題曲、政府電視宣傳短片及電台宣傳聲帶,以及家長教育動畫和短片等,以期進一步提升公眾對正向家長教育的關注。我們亦透過流動展覽車、家長網站、港鐵站和巴士車身廣告、網上平台等,接觸地區內不同背景的家長,宣揚正向育兒訊息。
 
此外,教育局透過一站式家長教育資訊網頁「家長智Net」(www.parent.edu.hk)、「家長智Net」Facebook、Instagram專頁及YouTube頻道,發放支援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資訊,包括親子關係、管教子女、家長情緒管理等。
 
在二○二○/二一至二○二三/二四財政年度,教育局在推廣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所涉及的開支共約5.5億元。
 
除教育局外,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轄下的母嬰健康院,會為育有零至五歲兒童的家長提供親職教育,讓家長對子女的成長發展有更多認識。親職教育包括普及性的親職教育項目及較深入的「3P親子『正』策課程」兩部分。普及性的親職教育為父母提供個別輔導以及育兒有關的公眾健康講座及工作坊。在進行上述的個別親職輔導時,醫護人員如察覺到兒童有初期的行為問題或父母在管教方面遇到困難,會鼓勵家長參加較深入的「3P親子『正』策課程」。「3P親子『正』策課程」是一項有系統的親職教育課程,目標是增強家長作為父母的信心,改善他們的管教技巧。課程在各區的母嬰健康院均有舉辦,由認可導師親授,當中涵蓋正面管教的原則,協助家長運用正面的溝通技巧和有效的管教方法,以不傷害兒童自尊心的態度去處理兒童行為問題。
 
(二)至(三)現時,所有公營學校均已成立家教會。教育局亦鼓勵學校參考課程架構以籌劃及舉辦有系統的校本家長教育課程,並持續檢視課程的成效。一直以來,教育局透過視學、學校探訪等,檢視學校工作(包括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的推行情況及成效,並適時提供回饋,以促進學校持續發展。公帑資助學校亦須擬訂運用一筆過家長教育津貼的推行計劃及報告,包括津貼資助項目或活動詳情、相關開支及評估結果,提交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法團校董會審批。
 
此外,教育局一直要求學校家教會及家長教師會聯會(家教會聯會),就家校合作活動相關津貼支持的每項活動,向教育局提交評估報告以作評鑑。教育局亦會以不同方式收集學校及家長的意見,持續檢視推行措施的成效。在二○二三/二四學年,約1 650所學校申請有關津貼,約3 690項活動獲批資助。
 
(四)教育局一直鼓勵學校以多元化的模式和渠道與家長保持溝通和協作,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一般而言,學校會透過家教會活動、家長日、家長晚會、學校刊物、電子通告、學校網頁、流動通訊應用程式群組等,以協助家長支援子女的全人發展。此外,部分學校會提供靈活的安排與家長會面及溝通,如舉行網上會議,以照顧在職家長的需要;亦會提供網上平台,方便家長能輕易地獲取有關子女學業進度及學校活動相關的資訊。學校普遍會就學生的成長和學習事務透過全校、分級或分班等活動形式推動家長的參與。
 
(五)教育局一直鼓勵家長認識《香港國安法》,積極配合學校及加強與教師的協作,提升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及守法意識。為加強國民教育,教育局要求所有公帑資助學校由二○二二/二三學年起,每年為家長舉辦一項或以上與國民教育有關的活動。教育局持續通過不同渠道,如學校探訪及與學校的日常溝通,監察和支援學校落實有關工作,並因應校本情況提出優化和改善建議。中小學均持續透過不同方式,定期舉辦一些與中華文化及國家安全教育相關的家長及親子活動,例如舉辦中華文化日、參觀故宮文化博物館、饒宗頤文化館及愛國教育支援中心、印製家長刊物、於校內展示相關展板等,協助家長了解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另外,學校更邀請不同人士,例如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到校擔任家長講座的主講嘉賓,以助家長加深對國家安全教育的認識,以及讓家長了解他們在支援學校國家安全教育工作上應擔當的角色。
 
教育局亦向學校家教會及家教會聯會提供津貼,鼓勵它們舉辦有關國民教育及國家安全教育的活動。在二○二一/二二至二○二三/二四學年,教育局共批核超過2 390個家教會及14個家教會聯會的申請,以支持舉辦國民教育、國家安全教育及價值觀教育的課程或活動,包括內地學校文化交流團、親子國情教育本地遊等,上述活動的參與家長人數約64 000人。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