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六題:啟德發展區的交通配套

以下是今日(七月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鄭泳舜議員的提問和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啟德發展區內的大型體育設施將於明年初開始試運,而大型體育比賽或盛事,以及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全運會)的賽事,將陸續在區內舉行。然而,有意見認為,目前前往啟德發展區的行人及車輛道路及相關交通配套明顯不足,而接駁該區及附近地區的中九龍幹線及T2主幹路落成需時。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當局最新估計,中九龍幹線將於二○二五年才落成,有關工程在施工上要克服甚麼限制才可加快完工;當局會否作出部署讓有關工程可以及早完成,為觀眾提供易達的行車路線及配合全運會的舉行;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當局有何應變計劃,以確保在大型賽事或全運會在啟德發展區舉行期間所帶來的額外車流,不會為周邊地區帶來交通擠塞;

(三)鑑於政府計劃興建啟德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並連接啟德體育園,但由於該系統的走線沒有延伸至觀塘,當局如何評估該系統在落成後對疏導前往啟德發展區大型體育設施的人流及車流的作用;

(四)鑑於當局近年提出以「多元組合」模式的環保連接系統取代九龍東環保連接系統,而行政長官於二○二三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於啟德發展區建設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目前當局就引入多元組合模式的環保連接系統的工作進度為何;在智慧綠色集體運輸落成前,當局有否考慮設計途經或直達啟德發展區大型體育設施的公共交通工具路線(包括巴士、小巴及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及

(五)啟德發展區未來增加的旅遊巴士及私家車泊車位的數量分別為何?

答覆:

主席:

就鄭泳舜議員提問的各部分,經諮詢發展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路政署及運輸署,現回覆如下:

(一)中九龍幹線全長約4.7公里,連接西九龍的油麻地交滙處與東九龍的九龍灣及啟德發展區。幹線主要由長約3.9公里的隧道組成,大部分在深入地底的岩層建造。

現時中九龍幹線整體工程進度理想,大部分隧道、連接路和隧道大樓的結構工程已經完成,而相關的機電工程亦全面進行中。餘下的主體工程包括介乎渡船街和上海街在加士居道天橋下一段約300米的隧道挖掘,在工程期間需盡量減低對附近交通、環境及居民的影響,加上地下環境充滿不確定因素,面對不少的工程挑戰。工程團隊正繼續積極採取適當措施,以克服所遇到的工程挑戰及追趕工程進度,目標如期於二○二五年開通,惟確實日期仍有待確定。

我們會繼續密切監察工程進度,以期中九龍幹線能早日通車,發揮其分流作用,紓緩區內其他主要道路的交通負荷。

(二)及(三)將來當有大型活動在啟德體育園舉辦時,政府會及早與啟德體育園有限公司及公共交通營運商保持緊密聯繫,視乎活動的規模及參加者的需要作好準備和部署。啟德體育園的人群疏散將主要利用集體運輸系統。在有需要時,政府及公共交通營運商會透過加強相關時段的鐵路服務、開辦特別巴士服務等不同應變安排,配合活動進行期間的額外交通需求。

就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全運會),運輸署會與第十五屆全運會香港特別行政區賽區籌備委員會轄下的督導委員會、其下設的協調委員會及全國運動會香港賽區統籌辦公室緊密聯繫協作,並提供與交通及運輸相關的意見,協助委員會協調各相關單位,確保全運會的交通安排暢順。

擬建的啟德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將在啟德體育園毗鄰設置車站,連接啟德前跑道區的郵輪碼頭及港鐵啟德站,其設計及營運安排會視乎最終採用的系統。運輸及物流局會與警方及啟德體育園營辦商緊密聯繫,以期在系統落成後能配合啟德體育園的人群疏散安排。

(四)政府現正推展「多元組合」模式環保連接系統的各項建議設施。其中,為加強港鐵觀塘站附近的區內連繫的高架園景行人平台已於二○二二年開展建造,預計於二○二五年年底完成;行人與單車共用之共融通道網絡亦將會配合啟德發展區休憩用地和基礎建設項目的推展時間,首階段長約7.5公里的共融通道網絡預計最早於二○二四年起分階段落成;而串連啟德前跑道區、九龍灣行動區和觀塘行動區的自動行人道設施,包括橫跨觀塘避風塘的行人與單車天橋連自動行人道、偉業街高架自動行人道以及常怡道高架自動行人道,相關項目正按計劃進行研究及詳細設計。

此外,運輸署一直因應啟德發展區基建設施及發展項目的最新情況,預先規劃適切的公共交通服務配合乘客需求。啟德體育園位於啟德發展區核心位置,附近有一系列多元化和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務。其中,港鐵啟德站和宋皇臺站相距啟德體育園約10至15分鐘步程,連接屯馬線鐵路服務;鄰近的承啟道巴士站有不同巴士路線,提供包括往返九龍各區以至港島東的服務,而太子道東的巴士站也有連接至港九新界各區的多條巴士路線可供選擇。

運輸署會繼續密切留意區內發展情況,在有需要時調整或加強區內的公共交通服務,以配合乘客需求。

(五)按照規劃,預期由現在至二○二五年,啟德發展區內將會增加約1 000個私家車泊車位及約70個旅遊巴泊車位供公眾使用,以應付區內的泊車需求。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