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二題:發展中小學教育樞紐

以下是今日(七月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黃錦輝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本港少子化的情況日趨嚴峻,中小學陸續面臨被「縮班殺校」。另一方面,行政長官在二○二三年《施政報告》提出,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有意見認為,香港中小學基礎教育同樣具備發展國際教育的顯著優勢(包括教師均受高質素及系統化培訓,以及課程以中英雙語教學等),政府應善用該等優勢及推出政策,紓緩少子化的衝擊、補充生源及為本港長遠發展儲備人才。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現時入讀國際學校中小學的內地和海外學生人數分別為何;
 
(二)會否考慮新建校舍或改建部分被殺校或有機會被殺校的中小學校校舍,並增加配套設施(例如宿舍),以開辦專門吸納內地和海外學生的中小學;
 
(三)有否計劃於內地、周邊的華人地區和海外宣傳及招收學生入讀本地中小學(包括國際學校,以及專門開辦內地課程的學校),以增加本港各類學校的生源;及
 
(四)有否計劃,在把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同時,將香港建設成為國際中小學教育樞紐;如有,詳情為何;如否,會否考慮有關計劃?
 
答覆:
 
主席:
《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建設香港成爲「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未來人才搖籃」。這政策是建基於香港有享譽國際的大學和優秀的科研人才,因而只聚焦在專上教育。中小學教育方面,香港的教育體系為家長提供多元和優質的選擇。
 
政府透過公營學校為合資格兒童提供12年免費小學及中學教育;非本地學生如跟隨其父母(包括透過各項輸入人才計劃來港的人士)到港生活,在符合相關條件下,亦可選擇入讀適合自己的本地公營、直接資助計劃或私立學校(包括國際學校)。我們樂見,香港多元和優質的教育也是吸引人才來港的因素之一。
 
面對學齡人口呈現結構性下降,政府在規劃教育的未來發展時,首要考慮學生的福祉,並以「軟著陸」為目標,檢視政策及公共資源運用的效能,逐步有序調整學校數目,確保教育生態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公共資源得以善用。至於非公營學校,如有足夠的配套安排,亦可按現時政策招收海外學生。
 
就黃錦輝議員的提問,我們的回覆如下:
 
(一) 二○二三/二四學年就讀國際學校的非本地學生人數表列如下:
 

學校級別 非本地學生人數
內地學生 其他非本地
學生
總計
小學 1 209 13 497 14 706
中學 1 008 11 676 12 684
總計 2 217 25 173 27 390

註:
(i)數字反映二○二三年九月中的情況。
(ii)數字包括國際學校學生,但不包括特殊學校學生。
(iii)本地學生指具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並且沒有持有香港特區護照外的任何其他有效護照的學生。不符合此定義的學生均被視為非本地學生。
(iv)內地學生指擁有中國國籍(包括中國內地、澳門和台灣)的學生。

(二)教育局一直恪守善用公共資源的原則,按中央調配機制處理空置校舍。教育局會因應校舍面積、地點和樓宇狀況等因素,以及教育需要和相關政策措施,檢視空置或即將空置的校舍是否適合保留作學校(中、小學)用途。當確認該些校舍無需保留作學校用途,教育局必須按機制釋放有關用地,歸還規劃署考慮其他合適的長遠用途。自現行機制於二○一一年實施以來,教育局已釋放逾250幅空置或即將空置的校舍用地,詳見規劃署定期更新的空置校舍用地名單(www.pland.gov.hk/pland_tc/info_serv/vsp/vsp.html) 。
 
(三)及(四)正如上文所述,香港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政策,會聚焦於專上教育,政府在現階段沒有計劃把政策推展至中小學。公營中小學校會繼續集中照顧在香港合資格的學生的學習需要。同時,政府一直致力支持國際學校體系的蓬勃發展,以滿足在香港居住的非本地家庭,以及因工作或投資而來香港居住的家庭對國際學校的需求。此外,隨着粵港澳大灣區蓬勃發展,本港銳意促進大灣區內人才匯流並增強發展動能,我們考慮到在香港的內地家庭對內地課程會有一定需求。故此,我們已透過校舍分配工作機制,將一幅位於天水圍的用地分配,以成立香港首間提供內地課程的非牟利私立學校。
 
非公營學校如有足夠的配套安排,可按現時政策招收海外學生。學校如招收沒有父母陪同而獨自來港就讀的海外未成年學生,必須從學生福祉出發,考慮相關的配套安排和服務,包括提供充分的支援、妥善的照顧和完善的保障(如住宿、監護人、輔導等安排),以照顧學生在學習、生活、個人成長及精神健康等方面的需要,讓學生健康成長。
 
在宣傳推廣方面,教育局與「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人才辦)緊密合作,在人才服務窗口網站為有意來港的境外家庭提供清晰的本港升學資訊,以配合各項輸入人才計劃的推展。人才辦積極與多個合作夥伴介紹有關香港教育的資訊,讓來港人才進一步了解香港教育。除了提供公營學校概覽,教育局亦已推出全新的專題網站,介紹香港的國際學校。
 
另一方面,本地學校議會亦在內地舉辦聯合展覽和講座,向有意就讀本地學校的內地家長和學生提供資訊,並回答他們的查詢。部分學校更安排新來港及/或擬申請來港家庭進行校訪、觀課及體驗式課堂,親身了解本港的學習環境和情況。
 
總結而言,我們會繼續發展多元和優質的教育,並透過不同的渠道說好香港的教育故事。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