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新編歷史粤劇《文成公主》十月在港盛大公演

廣州粤劇院創演的大型新編歷史粤劇《文成公主》將於十月在港公演,以強大陣容在沙田大會堂的舞台上重塑這位偉大女性堅守自我價值、心繫家國的傳奇一生,藉以弘揚中華民族團結及血脈傳承的精神。此節目亦為第四屆「粤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及「廣州文化周」節目之一。
 
新編粤劇《文成公主》是一部史詩式大戲,以唐朝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王的歷史為藍本。此劇一改和親女性的哀怨形象,塑造文成公主既聰慧俏皮,又勇敢擔當的性格,刻劃出她對人生價值、追求理想、生活道路的堅守,開啓漢藏民族交往的新紀元。
 
此劇在傳承發揚粤劇的基礎上,加入唐樂、藏樂、佛樂及現代音樂元素的旋律,並通過恢宏富麗的舞台美術、燈光,以及富有漢族和藏族色彩的戲服,讓觀眾通過粤劇舞台回眸千年,感受唐代盛世氣象和民族融和之美。
 
是次來港演出的陣容極具份量,其中飾演文成公主的李嘉宜從15歲演繹到55歲,行當跨度小生、花旦、刀馬旦、青衣至老旦,更憑藉此劇摘得中國戲劇梅花獎。其他演員包括梅花獎「二度梅」得主歐凱明(飾演松贊干布),以及梅花奬得主黎駿聲(飾演湯昊)和陳韻紅(飾演李夫人)。廣州粤劇院逾百名台前幕後人員將共同參與是次演出。
 
《文成公主》故事講述出身貴族的李雪雁被策封為大唐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一番忐忑後決定坦然面對,胸懷為國大義,慷慨前行。途中懸崖遇險,被前來迎親的吐蕃王松贊干布飛馬相救,二人一見鍾情。其後雖遭受多次親情、愛情、家國情乃至生命危亡的重重挑戰,但文成公主以其大仁大德、大智大勇逐一化解,堅守吐蕃40年,輔佐丈夫治國理政,並與湯昊成為莫逆之交,推動漢藏兩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廣州粤劇院前身為廣州粤劇工作團,於一九五三年成立,由廣州粤劇團、廣州紅豆粤劇團組建而成,代表劇目包括《關漢卿》、《刁蠻公主戇駙馬》和《山鄉風雲》等。劇院秉承「傳承、改革、創新、發展」的八字方針,以出人出戲為核心,堅持發展戲曲道路,探索現代化的管理方式,致力宏揚嶺南藝術。
 
廣州粤劇院—大型新編歷史粤劇《文成公主》十月二十二日(星期二)及二十三日(星期三)晚上七時三十分在沙田大會堂演奏廳舉行,唱詞和唸白均設中文及英文字幕。票價分180元、260元、340元及420元,現於城市售票網(www.urbtix.hk)發售。電話購票可致電3166 1288。「廣州文化周」的節目(包括十月二十六日及二十七日舉行的廣州歌舞劇院—大型民族舞劇《醒.獅》)設有購票優惠計劃,包括「廣州文化周」套票優惠、集體購票優惠和優惠票;另由即日起至九月二十六日期間透過上述任何一個購票優惠計劃購買「廣州文化周」的節目門票可享額外早鳥購票優惠。查詢節目詳情及購票優惠,請致電2268 7325,或瀏覽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Programme/tc/chinese_opera/programs_1770.html
 
本節目設有創作分享會和演後座談會,以粤語主講。創作分享會於十月二十日(星期日)晚上七時三十分在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四樓一號會議室舉行,講者為李嘉宜、歐凱明、黎駿聲、陳韻紅以及本地粤劇名伶劉惠鳴,並由本地青年粤劇演員林瑋婷擔任主持。免費入場,需預先網上登記留座(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Programme/tc/chinese_opera/programs_1770.html#tab_5_0),座位有限,額滿即止。演後座談會則於十月二十二日(星期二)演出完畢後舉行,講者為李嘉宜、歐凱明、黎駿聲和陳韻紅,歡迎觀眾留步參與。
 
此外,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由十月八日至二十七日於沙田大會堂大堂舉行「廣州文化周」節目展覽,展出粤劇《文成公主》和大型民族舞劇《醒.獅》的服飾和道具,免費入場,歡迎市民前往參觀。「廣州文化周」由康文署及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合辦。
 
​是屆「粤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由香港首次擔任主辦城市,策劃及統籌逾260場演出及交流活動在大灣區「9+2」城市舉行,展現區內豐盛和多元的文化,促進大灣區各城市的交流和合作。有關藝術節資訊,請瀏覽www.gbacxlo.gov.hk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文成公主》劇照。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