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衞生局局長談醫療事故和器官捐贈

以下是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今日(十月十三日)上午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醫務衞生局局長:各位朋友,我很開心出席今日第五屆香港移植及透析人士運動大會。今次運動會是第五屆,亦是新冠疫情以來第一次重新舉辦,對上一次已經是六年前。運動會有很大的意義,可以幫助我們宣揚器官捐贈和移植的意義、宣揚運動的重要性,希望不止是健康的人,甚至一些康復者,以及所有的市民都可以多做運動。第三點我們也希望宣揚奧林匹克永不放棄的精神,這不只是在運動員身上,他們不一定拿到獎牌,不過一定要繼續加油努力,永不放棄,更重要是對器官移植的病人來說,我們希望為他們打氣,希望他們加油,永不放棄。我們想到現時醫院內亦有些病人在等待器官捐贈,包括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的37歲媽媽正在等待肺移植、在兒童醫院三個月大的祈祈在等待一個很不容易得到的心臟作移植,我們希望在此為她們打氣,希望她們加油努力,永不放棄。

記者:上星期東區醫院一位76歲病人插錯鼻胃喉事件,其實這事件,即插錯鼻胃喉,已是今年第二宗的同類醫療事故,而且有實習醫生涉及事故,你怎樣看實習醫生接連出現醫療事故,是否有需要檢討或暫停他們的工作?一年內出現第二宗事故,醫管局或醫衞局是否都有需要看如何再改善?

醫務衞生局局長:鼻胃喉用作餵食,或為胃和腸胃減壓,這是一個在臨床方面很常見的步驟。我們對於任何醫療事故都非常關注,特別對受影響的病人,我們覺得很難過,亦很抱歉。但毫無疑問,醫療是牽涉很多人的操作,亦有一些程序上的問題,我們在每一次的事件都會有個根源分析委員會,在系統性方面,醫管局(醫院管理局)現時亦有一個檢討委員會(公立醫院系統管理檢討委員會),最近他們已提交報告。我想強調,針對今次的事件,其實每次事件有個別的調查,但今次接連發生,而且都牽涉實習醫生執行臨床工作的過程,特別今次X光其實是一個「金標準」,需要靠X光判斷究竟鼻胃喉的位置是否正確,似乎在兩次事件中都出現差錯,我們除了檢討系統或個別人員外,其實真的要想想整個過程。

當然,有些人會提議,既然這樣實習醫生便不要做這些程序,找較高級的醫生做。我認為這不是一個最徹底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只是把責任推遲、推高至上一層,因為如果我們的實習醫生不能好好在當實習的過程中,執行甚至承擔一定的責任,他們不可能變成一個有經驗、有能力的醫生。其實我們高級醫生,甚至顧問醫生,都是由實習醫生的培訓開始。所以,我們反而必須在對上的過程中,考慮如何去改善。這包括實習醫生方面,我們強調他們有一個團隊,如果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比較資深的醫生會幫助他們做一些判斷。我要強調,實習醫生在遇到困難時,或有不肯定的地方,他們應該徵詢上級的意見,尋求幫助。高級醫生亦不會吝惜他們的時間和經驗,在有需要的時候會教實習醫生如何處理。我亦想再推上一點,我們在醫管局的實習醫生,每年有590個醫科畢業生到醫管局的醫院做實習,這是一年的實習,我們能否提升他們處理這些臨床步驟的能力。所以在第二個鼻胃喉的醫療事故發生後,我們已指示醫院管理局在短時間內,我預計會在今個月內,越快越好,做一個培訓來強化實習醫生,特別是在鼻胃喉方面的能力,希望可以針對這兩個個案作持續改善。既然發生了問題,我們要積極面對和培訓實習醫生,確保他們有更多在職的培訓,從而提供較好的服務。

再推上一點,我們看到問題根源可能還會牽涉醫學院的臨床培訓,因為這些醫科生完成六年在醫學院的培訓,畢業時已經拿到實習醫生的臨時註冊。臨時註冊其實本身已經有醫生的一些職權,包括他們可以開藥做處方、可以做一些臨床的步驟、做一些手術。當然,他們能夠做的都是適合他們的能力範圍之內,亦有一個團隊去提供支援給他們。我們會與兩間醫學院檢視他們在教學方面,特別是臨床培訓,一些常見醫療步驟的培訓是否足夠?有沒有一些實戰經驗?我們會在這方面和醫學院溝通,我們要確保畢業生都是fit for practice,是擁有適合執行他們作為一個臨時註冊的實習醫生本身的能力。

記者:即是醫管局這個月就會推行對實習醫生的培訓,其實是否因為這兩宗事故,所以觸發到要由醫衞局推行的一個短期培訓?培訓有沒有多一些的內容可以和我們說說?是一個短期、長期和為期多久的培訓?以及是針對甚麼實習醫生?第二就是你剛剛說到,接下來會和兩間醫學院檢討是否有足夠的臨床培訓,是否關注現時兩間醫學院的臨床培訓究竟是否足夠、是否有足夠經驗予醫學生到醫院做實習?

醫務衞生局局長:我們對發生任何醫療事故,會積極思考原因,亦會積極改善,而這在醫療專業角度亦是必須的。醫務衞生局對於發生兩件事故,尤其在現時的資料顯示,都可能與實習醫生在操作上、判斷上有關係,所以這已變成不是一個個別的事件,未必是一個個人的問題,而是牽涉一個系統性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從我剛才說的三方面,就是加強對這些實習醫生在工作上的支援,鼓勵他們遇到問題時要提出,高級醫生要給予他們多些支援。第二是這批現時已在醫院內做實習的實習醫生,我們希望特別在鼻胃喉加強培訓,故此會在今年內,在短時間內、即時做的,希望能夠改善服務質量,確保市民對這個步驟不會太擔心,其實這個步驟是經常會做,可說是成千上萬的步驟中的一個小例子。最終是我剛才提到我們的醫學培訓,特別是要強調醫學院的培訓不只是書本上的,我們是要一些實戰經驗,在臨床方面是要有一定的技能,好像打針、靜脈注射,或是今次處理鼻胃喉,其實都是任何一位醫生在面對病人時可能需要執行的一些步驟,我們要確保醫學生出來做實習醫生,拿到臨時註冊牌照的時候,他們有足夠的臨床能力。所以我不會同意如個別實習醫生可能出現問題的時候,一刀切要他們不要做,因為若果不做,他們永遠不會懂得做。而這類常見的臨床步驟,沒可能要一些很高級的醫生全部做,這樣只會把整個醫療系統拖垮,影響整個醫療質量。所以我們會從根源着手,最基本的應該是要強化醫學院的臨床培訓。在此我要強調,醫學院是培養香港醫療人才最重要的一個基地,醫學院的重點、第一個責任,是培訓好香港的醫療人才,特別是我們的醫生,所以我們很重視醫學院在臨床培訓方面的力量。當然,醫學院亦有其他職能,例如在科研、創新方面,這些我們都重視,但我必須要強調,醫學院一定要做好我們醫療人員,特別是醫生的臨床培訓,為我們培訓出一批有最基本水準、達到要求的醫生,從而確保我們的醫療服務水平。

記者:剛才你提到三個月大的女嬰正在等待心臟移植,現時與內地方面商討如何?之前有提及想建立一個恆常的機制,進度如何?已經在商討?有沒有落實時間表?要做跨境的器官移植,公眾教育很重要,會否有計劃何時開始?

醫務衞生局局長:對於這位三個月大女嬰現時的情況,我們大家都很關心,希望她可以繼續努力加油,我們亦不會放棄她,所以我們已經向國家衞健委(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提出了,發了信尋求國家的幫助。我們知道國家在這方面是很關心我們的,在二○二二年十二月,五個月大的女嬰芷希通過一個歷史性的跨境心臟捐贈,當時一個內地的女嬰捐出來的心臟在內地沒有病人適合,而在很多部委的支持下,我們成功做到第一次的跨境器官捐贈。我們已經提出了請求,我亦知道國家部委亦很積極回應,但我們要明白,器官捐贈的數量不是很多,特別這是一個三個月大的女嬰,捐贈者其實是須要和她體型相近,即不可相差太遠,因為心臟大小的問題,不是這麼容易的。但在國家14億人口來說,任何罕見病都變成不罕見,我們都是抱着一絲的希望,希望可以幫到這位女嬰祈祈,能夠再次有奇蹟的出現。

至於你提到的恆常化的問題,即是我們之前提到第二層器官互助機制,在內地有一些器官捐出而沒有合適的接受者時,就直接通知我們。因為這牽涉比較多法律上的限制,特別是器官捐贈的法律法規上,我們可能需要長一些的時間與內地商討。但我們希望把緊急向國家求助的機制做到恆常化。換句話說,我們以往由某些病人自己提出要求,我們才會開始啓動機制,這會有時間上的誤差,有些延遲。但我們現在則不同,由我們的醫護人員主動把這個緊急請求國家援助作為恆常化,以後在所有香港醫院內,如果有任何病人出現了一些比較危急的情況,需要器官移植,我們的醫護人員都會向家人和病人提出這個可行性,當然在徵得病人和其家人接受的時候,我們便會即時啓動機制。而整個機制的流程我們都會理順好,這方面我們已向國家衞健委和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提出了這個請求,而中央和國家衞健委都非常支持。我們把整個流程理順後,日後有任何類似情況,都可以縮短時間,從而讓病人有更大生存機會。多謝。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