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向立法會發表《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發言全文(八)

七、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引擎深化大灣區合作

(一)推進北部都會區建設

138. 北部都會區(北都)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我們會在保持公共財政穩健的前提下,提速推展北都內與經濟及房屋發展相關的工程。

139. 北都將逐漸進入收成期。在未來五年,會有約60 000個房屋單位落成入伙,當中包括約10條新公共屋邨;新田科技城的首批用地會推出市場;實施「一地兩檢」的新皇崗口岸大樓亦會落成。在第二個五年,新落成的房屋單位將再增加約150 000個;有逾1 000萬平方米的總樓面面積作經濟用途;古洞北首幢政府聯用辦公大樓落成啓用;北區醫院完成擴建並投入服務;運輸基建方面,北環線主線2034 年竣工,北都公路(新田段)預計2036年開通。這將大力拉動經濟發展,推動研究科技產業發展,同時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助力吸納人才、留住人才落地生根,並提升市民生活質量,惠民生、添幸福。

140. 政府將就新田科技城首階段基礎工程尋求撥款,今年內開始工程,爭取自2026-27年起陸續推出約20公頃新創科用地,交由科技園公司發展和營運。另外,元朗南新發展區第二期工程亦會在明年中開展。牛潭尾初步發展建議短期內公布,當中會預留用地,推動「北都大學教育城」、第三所醫學院及綜合醫教研醫院的發展,接着會在年底公布新界北新市鎮及馬草壟一帶的初步發展建議。今年內啓動北區沙嶺的改劃程序,用作數據中心及相關用途的創科用地將擴大至十公頃。

141. 我們正探討選取試點產業園區,例如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部分物流用地,批撥予由政府成立和牽頭的公司,負責按政府產業政策制訂園區發展和營運策略(包括考慮接受策略性投資)及日常管理、招商引資等工作,明年首季公布細節。我們亦會考慮因應個別產業發展需要,彈性批撥產業用地,推動產業發展。

142. 政府會試行「片區開發」模式,加快北都建設,揀選具規模及商業價值和將會提供公共設施的地塊成為片區,由項目發展商綜合開發,使片區提速落成,設計更為協調。我們物色了三個分別佔地10至20公頃的片區作為試點。

(二) 推動河套港深創科園發展

143.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位處深圳河兩側,包括深圳園區及香港園區。政府會結合「一國兩制」優勢和「一河兩岸」地利,發展河套香港園區成為世界級產學研平台,建設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營造全球創科資源匯聚點,及開闢制度與政策創新試驗田。

144. 我已成立由行政長官主持的「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督導委員會」,帶領政府制訂香港園區發展的整體策略、計劃和布局部署。今年內發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提出促進港深兩地園區間人員、物資、資金和數據流通的創新政策,把合作區打造成為國家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策源地。

145. 香港園區由西至東分兩期發展。現正提速、提量,把第一期總樓面面積倍增至100萬平方米,首三座大樓將在年底起陸續落成。首批來自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等園區支柱產業的租戶將在明年開始進駐,其餘五座大樓未來五年將全部落成。

146. 我們亦正與國家有關部委探討試行創新的便利措施,例如:港深兩地園區特定人員便捷過境;利用無人低空運輸,方便物資跨境流動;便利落戶香港園區的內地企業跨境調撥資金等。

(三)結合大灣區優勢相互擴容

147. 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和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香港一直是積極的參與者、推動者和得益者。

148. 為加強頂層規劃和督導,我成立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帶領特區政府及各界更積極推動香港與內地,尤其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融合發展,並通過多個合作專班,深化相互協調和合作。政府會繼續通過構建更高水平互聯互通、促進政策創新突破、共建更廣的規則銜接及機制對接,及加快帶動創科和產業協同發展,推進大灣區建設。

結合內地土地資源和香港空運優勢擴建物流產業圈

149. 「香港國際機場東莞空港中心」是創新合作機制發展的最佳示範,由香港投資和建設,結合香港航空物流優勢和內地土地及人力資源優勢,降低營運成本及貨物處理時間,是優勢互補的示範典例。我們將與東莞市政府共同推進永久空港中心發展。

促進大灣區機場群協作擴大業務網絡

150. 加大結合香港國際機場與珠海機場的優勢,透過加強「經珠港飛」直通客運服務,推進與珠海市共同開展國際貨運業務等措施,達致互惠共贏。

強化專業資格認可機制

151. 我們與廣東省已成功構建香港首批工程專業的職稱評價機制,會逐步擴展到其他建築專業。我們亦與廣東省及澳門合作,就建造技術工人及人員的技術水平建立灣區標準,並推展「一試多證」安排,通過灣區標準考試,可同時獲發三地的職業技能證書,提升整個大灣區的建造業培訓質素,培養人才。

盤活資金流通共同投資大灣區

152. 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內地有關機構正積極探索合作機遇,並因應市場發展,共同投資於大灣區具潛力以及有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項目。

促進數據流通便民利企

153. 去年在銀行、信貸資料及醫療業界試行的《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香港)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標準合同》便利措施在簡化跨境數據合規流動方面運作暢順。我們將擴展措施至各行業,促進更多便民利企的跨境服務及大灣區數據流通。

加強大灣區醫療協作

154. 透過粵港合作,擴展「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至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利用醫健通平台,擴大跨境醫療紀錄互通;探索以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大灣區臨床試驗協作平台」及「真實世界研究及應用中心」,打通數據、樣本、藥械跨境應用,加速醫療創新產業發展;加強協作在大灣區內推動與國際接軌的專科培訓。

加強法律合作

155. 我們會繼續推動落實優化跨境司法文書送達安排的工作,並推動設立大灣區法律資訊平台及大灣區律師特定平台組織,促進專業交流及培訓。

培育人才擴大青年發展空間

156. 我們一直鼓勵香港的大學進入大灣區辦學,至今已有四所分校。我們亦設立了「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工作。我們正探討在這方面的雙向安排。

(待續)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