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一題︰提升市民的普通話水平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鄧飛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有意見認為,隨着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升市民普通話水平對於加強國民身分認同和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重要意義,熟練掌握普通話更有助市民更好地理解國家政策、文化和歷史,從而增進愛國情感和歸屬感。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政府目前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來提升本港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以增強他們的國民身分認同和愛國主義意識;有否計劃在學校課程中增加以普通話教學的比例;
(二)為了更好地推動普通話教育,有否為教師提供具針對性的專業培訓,以提升他們的普通話教學水平;有否設立專門的培訓基金或獎學金,以支持教師進修普通話;
(三)有否政策或計劃提升公務員的普通話水平;會否將普通話水平考核納入公務員招聘及升遷的標準之一;如會,具體安排為何;及
(四)有否對本港現時推行普通話教育的情況進行調查以評估成效;如有,近年的評估結果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在「一國兩制」之下,我們的語文教育政策是要培養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能以流利的普通話、英語及粵語表達及溝通。普通話是我國的法定國家通用語言,也是我們民族的象徵,學好普通話,不但有利於更好地表達溝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有利增強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
就鄧飛議員提出的問題,現回覆如下:
(一)、(二)及(四)教育局一直積極推動普通話教學,並採取多元策略,從課程、學與教支援、學生活動、教師專業發展等各方面,推動學生在課堂內外學好普通話。
課程
由一九九八年開始,普通話科正式納入為香港小學至初中的核心科目,目的是確保所有中、小學生都能夠學好普通話。我們會持續檢視課程,密切留意國家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的《中小學生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及測試大綱》(試行),適時優化香港學校中小學普通話科課程,以期與國家標準接軌,提升普通話學與教的效能。
學與教支援
為支援普通話的學與教,教育局持續為教師和學生發展多元化的學與教資源,供學生和教師參考使用,包括優化「通達學普」自學網站的內容和功能,製作「容易誤讀詞語表」、「正讀與應用」遊戲小冊子、「聲情並茂:中小學普通話配樂朗讀材料」等資源,以及撰寫學校示例。
此外,教育局亦為中小學提供校本支援服務,與教師協作優化學校普通話的學與教,如發展拼音教學、鼓勵朗讀、配合古詩文說故事,並設計不同的普通話學習活動。教育局亦透過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安排內地專家教師通過駐校協作、教師網絡、示範課及教師專業發展活動等,提升教師推動普通話教學的專業能量。
為進一步培養學生有效運用普通話,以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行政長官在二○二四年《施政報告》中,亦公布教育局在語文基金預留約兩億元,於二○二四/二五學年向每所公營中小學發放一筆過津貼,以營造豐富的普通話語言環境,加強普通話學習氛圍。
多元化的活動及內地交流
教育局一直鼓勵學校舉辦多元化的活動,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在校園內外運用普通話。教育局亦與學校、學界組織和社會團體等協作,經常舉辦各類型的普通話學生活動,例如全港中小學普通話演講比賽。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亦透過語文基金,鼓勵並資助社會各界舉辦各類的普通話活動,為學生在課堂以外提供多元化的普通話學習環境。自二○一九/二○學年至今,語常會共批出超過六千萬元資助不同機構舉行推廣普通話的項目,包括互動劇場、廣播劇、短片製作、問答比賽、演講比賽、社區探索活動等,受惠學生超過四十萬人次。根據各活動主辦機構的回饋及語常會秘書處的觀察,整體而言,參與活動的學生均能積極運用普通話,並展現良好的普通話水平。
另外,藉姊妹學校計劃及內地交流和考察,學生可以透過與內地學生互動交流、到訪不同的參訪點,以及參與相關的學習活動等,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應用普通話,並豐富詞彙,提升表達能力。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教育局由二○○○/○一學年開始實施語文能力要求政策,所有公帑資助學校的普通話科常額教師(註),必須達到指定的語文能力要求。根據教育局最新公布的優化措施,由二○二四/二五學年起,所有新入職或新調派任教普通話科的常額教師,須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普通話水平測試中獲得二級甲等或以上成績,並須於開始任教該科的首年內,在課堂語言運用評核中取得達標成績。
為鼓勵教師進一步提升普通話水平,教育局在今年推出資助教師參加國家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計劃,讓香港所有公帑資助的本地中、小學的現職及準教師(包括但不限於中文或普通話科老師),獲得語文基金資助免費參加該水平測試一次,以加強在校園創造普通話應用氛圍。
此外,教育局每年均為普通話教師提供不同主題的在職教師培訓,包括課程詮釋、聽說教學、拼音教學、學習難點的處理、學習評估、營造語境等,以提升在職教師的教學素質及技巧;並進一步拓寬至普通話表演藝術、語用文化、傳意與應用等方面的內容,以提升教師的語言素養。教育局也鼓勵教師參加國家教育部主辦的粵港澳中小學教師普通話教學及推廣能力提升班(網上課程),以及舉辦教師內地文學文化交流團,以促進交流,拓寬視野,提升教學能力。
教育局與廣東省教育廳每年亦合辦普通話教學深造課程,通過沉浸式培訓課程及進行觀摩體驗,提升普通話教師的專業水平。自一九九九年起舉辦至今,已有612名普通話教師修畢此課程。
成效評估
教育局一直通過課程發展探訪、視學等,瞭解學校提升學生語文能力方面(包括推動普通話教育)的工作,並提供改善建議。隨着教育局於二○二二/二三學年推行優化學校發展與問責架構,學校於每學年進行自我評估(自評)時,須更聚焦於七個學習宗旨,當中包括學生的語文能力,並須蒐集及綜合運用不同的自評資料和數據,以評估相關的工作成效。根據視學所見,學校會按校本情況,採用多元化的模式鼓勵學生在應用中學習普通話,例如在學校營造豐富的普通話語境,安排學生參加校內校外的普通話活動,以提升他們運用普通話的能力和興趣。
根據政府統計處出版二○二一年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結果,百分之八十五點七受訪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普通話能力屬完全足夠、足夠或能一般應付日常生活。這個比例在過去十年穩步上升。
教育局會持續為師生創設更多應用普通話的機會,豐富普通話學習語境,以提升香港師生的普通話水平。
(三)經諮詢公務員事務局,問題(三)回覆如下:
中文和英文同是香港的法定語文。政府的政策是維持一支通曉兩文三語的公務員隊伍,確保他們在處理公務時能與市民有效溝通。
各部門/職系首長會按其轄下公務員職系的工作需要,在有關職系的入職條件中訂明適當的語文能力要求。個別部門/職系會因應運作需要,在招聘時訂定合適的方法評估申請人的普通話水平,例如在遴選面試中要求申請人以普通話作答,或要求申請人須在指定普通話能力評核測試中取得特定成績。
政府會在維持公共服務質素的同時,不時檢視各公務員職系的語文能力入職要求,確保有關要求不高於工作所需,讓不同背景的人士可以加入政府工作。公務員事務局亦一直致力推動公務員的普通話培訓,內容涵蓋公務交流、學好普通話的方法及表達技巧等。除課程及講座外,公務員事務局亦提供網上學習資源,協助公務員提升運用普通話的能力。
註:包括所有資助學校的普通話科常額教師,以及在官立學校、按位津貼學校、直接資助計劃學校和提供正規課程的私立日間中、小學任教,而其教席相當於資助學校常額教席的普通話科教師。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