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九題:兒童醫療服務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林琳議員的提問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等10個內地部門於本年一月十日發布的《關於推進兒童醫療衞生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目標到二○二五年完善功能明確、布局合理、規模適當、富有效率的兒童醫療衞生服務體系,達至每千名兒童擁有兒科執業(助理)醫師0.87人、床位2.5個。另一方面,有意見認為,香港兒童的醫療資源雖然整體相對完善,但公營兒童醫療服務的輪候時間仍然較長。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檢視,現時本港兒童醫療的(i)資源配置情況(包括每千名兒童的執業醫生和護士數目的分別比例、每千名兒童的醫院床位數目比例,以及兒童病人被轉介至各專科後平均輪候多久才獲診治)、(ii)服務範圍、(iii)設備和技術情況,以及(iv)質量和安全情況為何;
 
(二)有否檢視,現時本港兒童醫療資源的區域分布和均衡性,包括(i)兒童醫療機構在全港18區的分布為何、(ii)各區兒童病人被轉介至各專科後平均輪候多久才獲診治、(iii)各區醫療設備和技術,以及醫療質量有否存在較大差異,以及(iv)兒童在各區能否享受到相對平等的醫療服務;及
 
(三)政府有否針對兒童醫療資源配置作出發展規劃,例如未來五年內會否考慮增加兒童醫療服務以滿足市民需求,以及有否措施為兒童創造更良好的就醫環境;如有,計劃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林琳議員的問題,經諮詢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及(二)政府非常重視兒童健康,透過在公共衞生及醫療系統投放大量資源,為市民包括兒童提供廣泛和優質的健康和醫療服務。
 
根據政府統計處最新數據,二○二一年香港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口為967 679人,當中0至5歲佔281 796人,6至11歲佔352 521人,12至17歲佔333 362人。未成年人的醫療需要,以基層醫療健康包括檢查和門診服務為主,第二/三層醫療包括專科和住院服務需要較低。衞生署為兒童提供的所有健康服務(包括母嬰健康及學生健康等服務)於二○二三年服務超過一百萬人次。而根據醫管局數字,在二○二三至二○二四年,年齡介乎0至17歲的病人的專科門診(臨床)就診人次為566 243,而住院病人出院人次及死亡人數和住院病人住院日次分別為125 627和546 551。
 
現時全港共有16 528名醫生,當中7 802名於公立醫院服務,其餘仍然執業的醫生大多在私營界別提供包括基層醫療在內的各種醫療服務,家庭醫生以至不同專科的醫生均會為兒童按需要提供醫療服務。至於專科服務方面,香港現有746名兒科專科醫生,截至二○二四年八月三十一日,醫管局轄下兒科部門共有455名醫生及1572名護士(等同全職人員的數目)。而全港共有1 500張兒科病床,包括公立醫院的1 126張病床及私家醫院的374張病床。雖然本港整體醫療人手緊絀,但隨着未成年人數目及比例過去十多年持續下降,醫療系統為兒童提供各層次醫療服務的資源總體而言仍相對充足。
 
政府致力推動兒童健康服務。衞生署轄下28間母嬰健康院遍布全港18區,為初生至5歲的嬰幼兒童,提供促進健康和預防疾病服務,包括免費疫苗接種服務及持續監察兒童的生長及發展等,二○二三年服務人次約為325 000。兒童如有健康或發展問題,會按需要被轉介至專科或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跟進,包括全面的體能智力測驗評估服務和診斷、制訂康復計劃及家長支援等。二○二三年,衞生署的家庭健康服務轉介了約28 000宗個案,而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轉介個案則約為9 300宗。此外,衞生署的13間學生健康服務中心一直為全港在學兒童及青少年提供一系列針對不同發展階段需要而設的健康服務,包括生長監測、視力、聽力和脊柱側彎篩查、身體檢查、健康行為和心理社交健康評估等。在二○二二/二三學年,該學年共約460 000名來自1 185間中、小學的學生參加學生健康服務。如發現學童出現健康問題,會轉介他們至學生健康服務轄下的健康評估中心、醫管局轄下專科診所或其他合適機構接受進一步評估及治療。二○二二/二三學年共約114 000名學生被轉介。
 
政府亦在二○二二年年底於全港18區設立地區康健中心,以及規模較小、屬過渡性質的地區康健站(以下統稱為康健中心),為市民,包括兒童,按年齡、性別和生活模式等因素制定個人化的健康計劃。截至二○二四年九月,18區康健中心共有4 100名18歲或以下的會員。
 
康健中心會介紹兒童階段所需接種的疫苗,以及傳染病、癌症及慢性病的預防,從而做到「預防勝於治療」。康健中心亦有特別針對兒童的服務,例如情緒管理、體重管理和健康飲食的班組活動,亦與地區學校合作,外展到學校提供健康教育、健康風險評估、針對低鹽糖飲食教育和推廣活動等。
 
醫管局在規劃和發展各項公營醫療服務時以醫院聯網為基礎,會考慮一系列因素,包括香港各區的人口推算參數、政府的發展計劃,以及醫療服務的使用情況等。在兒科醫療服務方面,自香港兒童醫院於二○一八年十二月分階段投入服務後,醫管局的兒科服務以軸輻模式運作。香港兒童醫院作為第三層專科轉介中心,集中處理嚴重、複雜、不常見和需要跨專科治理的兒科病症,為全香港初生至18歲有相關臨床需要的病童提供診斷、治療及復康服務;至於各地區公立醫院的兒科部門則主要負責第二層、緊急及社區護理服務。在這個軸輻模式下,香港兒童醫院及地區醫院相互配合,建立一個協調和連貫的兒科服務網絡,以為全港各區兒童提供適切的醫院和護理服務。於過去十二個月(二○二三年十月一日至二○二四年九月三十日),醫管局兒科部門提供的專科門診(臨床)就診人次為278 466,而兒科(包括初生嬰兒科)的住院病人出院人次及死亡人數為94 259,住院病人住院日次分別為400 352。兒科專科門診分流為緊急新症的輪候時間中位數少於一星期、半緊急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不多於六星期,而穩定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約為16星期。
 
醫管局兒科服務範圍涵蓋廣泛,轄下的兒科部門為初生嬰兒、兒童至青少年的醫療需要提供門診、兒科住院服務、急性疾病兒童服務和兒科康復服務。另外,醫管局設有兒科專科,小兒外科及兒童精神科提供臨床服務。同時,醫管局亦有跨專業醫療隊伍(包括物理治療師、言語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社工及臨床心理學家等)為兒童提供適切的支援服務。考慮到人口分布及相應的醫療需要、科技發展、人手供應等因素,各公立醫院聯網的兒科病床數目及兒科專科門診輪候時間載於附件。政府和醫管局一向十分重視兒科服務的質素及安全,會繼續密切留意上述因素,適時調整公營兒童醫療服務。
 
(三)政府未來會繼續為兒童提供優質的醫療和健康服務。政府分別在二○二三年及二○二四年《施政報告》提出措施,以提升本港兒童醫療服務,為兒童創造更良好的就醫和健康成長環境。已規劃的措施包括:
 
(i)訂立全生命周期健康促進策略,按市民不同年齡和健康狀況制訂市民健康管理計劃;
 
(ii)重整母嬰健康及家庭計劃服務,加強生育輔導及育兒教育,促進健康生育;亦會強化「全校園健康計劃」,為學校建議針對性校本措施,改善體能活動和飲食等安排,提升兒童身心健康;
 
(iii)逐步強化地區康健中心的角色,包括統籌社區基層醫療服務、擔當支援基層醫療醫生的個案經理,以及作為連繫公私營醫療專業人員和社會各界的地區醫療服務和資源樞紐,長遠而言,亦會有序地整合衞生署轄下的一些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包括母嬰健康院及學生健康服務中心至基層醫療系統內;
 
(iv)按軸輻模式並以香港兒童醫院為核心,全面整合各聯網兒科服務,讓香港兒童醫院發揮其「兒童專科卓越醫療中心」功能,提高本港兒科護理的質素,並提供平台,促進研究發展和專業培訓;
 
(v)二○二五年在香港兒童醫院成立母乳庫及建立母乳捐贈機制,為未能由其親生母親餵哺母乳的嬰幼兒提供母乳,尤其減低早產及重病嬰兒患上重症的機會;及
 
(vi)研究開拓更多兒科服務,包括擴大新生兒篩查範圍;與胎兒醫學團隊合作,進行胎兒及新生兒腦部及中樞神經磁力共振診斷;開展和發展複雜神經外科手術程序,建立以醫學實證為本的治療中心及臨床研究中心;以及設立神經肌肉疾病等病例名單和先進的基因治療中心。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