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醫務衞生局副局長就「貫徹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動議辯論總結發言

以下是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醫生今日(十一月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貫徹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動議辯論的總結發言全文:

主席:

我感謝今日提出議案的江玉歡議員,和提出修正案的蘇長荣議員、李浩然議員、吳傑莊議員和梁美芬議員。 

中央在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到要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當中包括深化醫療衞生體制改革,實施健康優先發展策略。剛才不少議員都提到醫療是市民十分關注的民生議題,直接影響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醫務衞生局(醫衞局)會貫徹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醫療體系改革,就着香港醫療體系的自身優勢加步發展開拓,去扭轉、改革現時的系統及制度,務求令醫療服務可以持續高質素,亦可以持續提高效率,從而保障市民的健康。其中我們會大力發展香港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推動生物醫藥技術新質生產力,加快病人獲得先進診療,同時帶動產業發展。

香港特區擁有高水平的醫療專業,尤其在醫藥科研和臨床研究方面,成績卓越,達到世界級水平。須知道研發生物醫藥,即R&D之後必須要進行臨床試驗,即clinical trials,才可以評估藥械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如果成功的話,這些藥械才可以申請註冊,進行大規模生產。奈何香港地方小,病例數目有限,所以我們在招募參加臨床試驗的受試者會有所局限。大灣區人口高達8 600萬,香港特區政府正正看見大灣區的機遇,配合本港自身的醫療優勢,將會與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同建設「大灣區臨床試驗協作平台」,以「一區兩園」模式協同發展臨床試驗。這亦正正是吳永嘉議員剛才所說的「與大灣區強強聯手」。

我們亦改革了藥物的審批制度──「1+」制度。所有新藥,包括疫苗,以及一些先進療法的製品,只要有一個參考藥物監管機構的註冊許可,再加上有符合本地臨床數據的支持,這些數據日後大可以在我們的「大灣區臨床試驗協作平台」做臨床研究來收集,藥物在專業評估後就可以在香港申請註冊。

這樣做不但可以吸引更多世界各地不同地方的新藥來香港做臨床試驗,然後註冊,加快新藥在香港使用,也可以擴大我們用藥的選擇。長遠來說,選擇多了必定會令藥物價格更具競爭力。

另外,內地藥監部門審批的藥物亦可以通過這個機制成為香港註冊藥物,從而走出去,更快進入國際市場。

至於本地醫療服務方面,是需要一個根本性的系統及制度改革,才可以提高整體公共衞生水平。我們會根據病人本身的疾病及嚴重性,分流病人到醫療系統不同的服務層,實行「小病在社區」的理念,疏導公營醫療系統內的求醫者,令有需要的市民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就醫。所以,在系統建設上,正如陳沛良議員所說,醫衞局會全面審視醫療系統的定位和目標,改革醫管局(醫院管理局)、衞生署和基層醫療署的職能和分工,包括立法賦予權力在基層醫療署設立質素保證及監察機制。我亦感謝盧偉國議員、陳凱欣議員、吳永嘉議員、陳沛良議員和林哲玄議員支持我們發展基層醫療。我們會繼續努力推進基層醫療發展,提供一個全面和協調的基層醫療服務系統。我們也會繼續落實《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的建議,包括:

(一)制訂社區藥物名冊及推出社區藥房計劃,令市民可以更方便地獲得價錢相宜的基層醫療藥物;
(二)把衞生署轄下的婦女健康中心和剛才李世榮議員關注的長者健康中心服務,整合至地區康健中心;
(三)將醫管局的普通科門診定位為向弱勢社群提供全面基層醫療服務,包括篩查服務等;以及
(四)擴大疾病篩查,包括「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會擴大至涵蓋血脂檢查,以及針對一些常見癌症,包括乳癌、肺癌和肝癌,以風險為本的原則,逐步推展篩查計劃。

另外,醫管局一向都是本港公營醫療的骨幹及安全網,而政府將會提升醫管局的管治效能,強化醫管局提供的公營醫療服務的質與量,並透過制度改革,理順和優化醫管局的資源運用,務求可以引導有限的醫療資源至最有需要的患者,以及為危重病人提供更到位的服務。其中一些措施包括檢討公營醫院服務收費架構及水平,加強針對性補貼,即是除弱勢社群外,政府會研究是否可以改變現時劃一式的補貼,更有彈性和針對性地將補貼側重於多放在一些有需要的求醫者身上,尤其是病重的和藥費貴的。我們亦會優化及加快藥械採購、敲定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優化專科門診的分流制度及轉介安排,以及提升白內障手術量等。

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説過,「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標」。醫衞局的政策目標是持續改革,不斷進步以保障市民的健康,以及確保香港的衞生和醫療體系能夠維持高質量發展。我們會繼續落實相關政策措施。

主席,我謹此陳辭。多謝。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