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健康生活模式  預防糖尿病

​衞生署今日(十一月十四日)呼籲市民透過奉行健康生活模式預防糖尿病,以響應訂於每年十一月十四日的「世界糖尿病日」。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指血糖濃度高於正常水平。未能適當控制糖尿病可能會嚴重損害心臟、血管、眼睛、腎臟及神經。全球約十分之一人口患有糖尿病,當中近半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糖尿病主要分為一型、二型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以二型糖尿病最為常見,約佔所有糖尿病個案的95%,而超重及肥胖、缺乏體能活動和遺傳為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關鍵因素。

衞生署發言人說:「衞生署的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顯示,本港人口患有糖尿病的比率,隨年齡由45至54歲人士中的5.3%,大幅上升至55至64歲的14.9%及65至84歲的19.0%。在二○二三年,有570宗*登記死亡個案與糖尿病有關,按每十萬名人口計的粗死亡率為7.6*。」

撇除遺傳風險因素,改變生活模式是預防二型糖尿病或延後發病的最佳方法。市民應保持健康體重;每星期進行最少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或同等時間和強度的體能活動;均衡飲食並限制糖份和飽和脂肪的攝取;避免飲酒或吸煙。

發言人表示,步行是其中一項體能活動,可預防多種慢性病和減低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為推動市民增加體能活動,衞生署自二○二二年開始舉辦「日行萬步」活動,鼓勵成年人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能力、節奏和個別情況,將日行步數的目標逐漸提升至10 000步。活動今年已進入第三階段,並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醫務衞生局及衞生署首次與大灣區內地城市一同攜手推廣步行,以賀國慶。香港的步行挑戰已於本月一日開始。

隨着年齡增長,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亦會上升,及早發現糖尿病和介入治療對減低相關併發症的風險尤為重要。政府於二○二三年十一月推出為期三年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慢病共治計劃」),資助45歲或以上未被確診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的香港居民,在自選配對的家庭醫生接受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和長期跟進覆診服務。

「慢病共治計劃」自推出以來,反應良好。截至二○二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已有約73 000名*市民參加了「慢病共治計劃」。在已完成篩查的參加者當中,接近四成*被診斷為血糖偏高(見註),或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他們隨後可按臨床狀況於社區獲得由家庭醫生、地區康健中心/地區康健站和其他醫療服務提供者所提供的相關長期護理,包括診症、藥物治療、護士診所、專職醫療和化驗服務。政府將於二○二五年擴大計劃服務範圍至血脂檢查,以更全面評估及妥善管理包括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在內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詳情可瀏覽「慢病共治計劃」的專題網站(www.primaryhealthcare.gov.hk/cdcc/tc)。

為遏止糖尿病流行,衞生署會繼續透過舉辦健康推廣活動,以提升市民的健康素養,加強公眾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協助高風險人士定期測量血糖,以及與各政府部門及社區夥伴合作,建設健康的生活環境。

有關政府防控非傳染病的策略及行動資訊,可瀏覽專頁(www.change4health.gov.hk)。

*臨時數字

註:血糖偏高指糖化血紅素6.0-6.4%或空腹血糖6.1-6.9 mmol/L水平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