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呼籲市民響應「世界抗菌素耐藥性關注周」
衞生署今日(十一月十八日)呼籲市民響應每年十一月十八日至十一月二十四日的「世界抗菌素耐藥性關注周」,慎用抗生素。今年世界衞生組織(世衞)的主題為「教育 · 倡導 · 立即行動。」。
抗菌素耐藥性仍然是全球公共衞生的重大威脅。根據最近一項海外研究估算,二○二一年全球約有471萬人的死亡與抗菌素耐藥性細菌有關,其中114萬人的死亡由抗菌素耐藥性細菌引致。研究預測,在二○五○年,全球將有191萬人因抗菌素耐藥性而死亡和822萬人的死亡與抗菌素耐藥性相關。世衞呼籲全球社會各界應透過跨界別合作,按「一體化健康」方針進行協作去控制抗菌素耐藥性這場威脅。
政府已於二○一六年成立抗菌素耐藥性高層督導委員會,並於二○一七年制定第一份《香港抗菌素耐藥性策略及行動計劃》(《行動計劃》)。自推出以來,各行動方按照《行動計劃》所載策略,已落實一系列應對抗菌素耐藥性的措施,並且取得良好進展。政府於二○二二年發布第二份行動計劃,制定下一階段涵蓋二○二三至二○二七年的應對策略。
教育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一直致力教育醫護人員及公眾正確使用抗生素,並定期了解公眾對抗生素耐藥性的認知、態度及行為。根據二○二三年最新的調查報告,公眾對抗菌素抗藥性的了解有所增加,例如了解抗生素不能用以醫治傷風感冒的受訪者,由二○一六/一七年調查的37%,升至二○二三年調查的84%。另外,按醫生指示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的受訪者,在同一時段由88%升至92%。不過,仍然只有少於40%的受訪者知道具有抗生素抗藥性的細菌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一直教育市民在整個食物製備及處理過程中保持良好個人及環境衞生,以應對抗菌素耐藥性。除了安排講座、編制指引及單張外,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亦在衞生經理及衞生督導員培訓課程加入相關內容。
倡導
根據《行動計劃》,政府已建立監測系統,以追蹤在人類、動物和食物中的抗菌素使用和抗藥性的趨勢。進一步研究將有助了解本港環境中的抗菌素抗藥性的情況。
現時,公立醫院和私家醫院已實行「抗生素導向計劃」,就常見的感染提供以實證為本的抗生素處方指引,並會根據本地流行病學和國際最佳實務適時更新。
此外,為應對安老院舍中新出現的多重耐藥性菌類的威脅,政府加強支援安老院舍,以確切執行感染控制措施,減低耐藥性微生物在院舍內傳播的風險。
在禽畜業方面,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在本地禽畜農場層面已分階段推行「只供獸醫處方藥物供應」政策,加強規管在飼養禽畜時使用抗菌素,尤其是對人類極其重要的抗菌素。
立即行動
政府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打擊抗菌素耐藥性,並根據國際和本地的最新發展適時採取行動。醫務衞生局、衞生署、食環署、漁護署及醫院管理局等相關決策局/部門和機構將繼續與私家醫院、專業團體、學術界及其他持份者緊密聯繫,透過跨界別的協調及合作,應對抗菌素耐藥性的挑戰。
鑑於最新的調查結果,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呼籲市民共同對抗抗生素耐藥性,並留意以下建議:
- 患上傷風感冒時,應充足休息及多飲水。若病徵持續,應向醫生求診,不要在沒有處方的情況下到社區藥房購買抗生素;
- 沒有必要時不應要求醫生處方抗生素,應遵照醫生的建議使用抗生素,即使症狀好轉,也要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
- 遵照藥袋上印有服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項,採取合適的感染控制措施,例如時刻保持手部衞生、當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時應戴上外科口罩,以及妥善消毒和包紮傷口,避免耐藥性細菌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 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以預防繼發性細菌感染,從而減少使用抗生素及出現耐藥性;
- 留意從即食食品中感染耐藥性細菌的風險。服用抗生素或抗胃酸藥,以及高危人士(例如孕婦、嬰幼兒、長者及免疫力較低人士)的風險較高,故應避免進食生或未煮熟的即食食物;及
- 在處理食物時保持良好廚房衞生習慣,減低食物被耐藥性細菌交叉污染的風險。
衞生防護中心會繼續與醫生合作,進一步加強有關正確使用抗生素的教育,同時提醒病人抗菌素耐藥問題所帶來的風險。市民可參閱衞生防護中心專題網頁及Facebook專頁,以了解有關抗菌素耐藥性的資訊。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