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八題:帶狀疱疹的預防及治療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二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沛良議員的提問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悉,水痘患者痊癒後,水痘病毒仍可能潛伏於人體神經系統內,並在免疫系統轉弱時誘發帶狀疱疹(俗稱「生蛇」)。有意見指出,帶狀疱疹的併發症多樣,治療過程繁複,連帶的醫療成本非常高昂,對患者的情緒、工作和生活質素影響很大。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統計,現時本港帶狀疱疹的發病率、帶狀疱疹疫苗的接種率,以及帶狀疱疹患者的住院率、平均住院日數和平均醫療成本,並按年齡組別列出分項資料;
(二)鑑於政府於二○二二年五月四日回覆本會議員質詢時表示,衞生署上一次就因帶狀疱疹而入院患者的情況進行研究已是在二○一四年,當局會否盡快蒐集及分析近年數據,以掌握最新趨勢和及早部署應對方案;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三)鑑於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的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曾於去年表示,認為本港現有的帶狀疱疹疫苗均為安全及有效,個別較年長及免疫力弱的成人可考慮在諮詢醫生意見後接種,當局會否就分階段為市民接種該疫苗及早制訂時間表及路線圖,以配合《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中「預防勝於治療」的方向;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四)鑑於有意見認為,接種兩針帶狀疱疹疫苗的花費對於基層家庭及低收入人士來說並不是一筆小數目,當局會否在關愛基金下推出先導援助項目,為65歲或以上的超高危和低收入人士提供接種帶狀疱疹疫苗的津貼,以減低該等人士有關的醫療支出;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帶狀疱疹(「生蛇」)是一種令人痛楚、呈帶狀的紅疹並帶有水泡的傳染病,由引起水痘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致。病毒會於水痘患者痊癒後潛藏在體內的神經系統。當身體免疫力下降,例如隨着年紀漸長或遇上生活壓力時都有機會誘發帶狀疱疹的出現。帶狀疱疹一般並不嚴重,嚴重併發或死亡風險不高,及早治療可減輕症狀的嚴重程度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使用抗病毒藥物可加快水泡癒合並減輕痛楚。
就陳沛良議員的提問,經徵詢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後,現回覆如下:
(一)衞生署一般會就根據《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第599章)法定須呈報的傳染病作出統計。在決定某種傳染病應否列為法定須呈報疾病時,政府會考慮多項因素,包括疾病或病況的流行程度及嚴重性、出現爆發的風險、是否有可靠的診斷方法等。帶狀疱疹現時並不屬於法定須呈報的傳染病,衞生署未有本港人口帶狀疱疹發病率的統計數字。現行並無法定要求醫護人員上載疫苗接種紀錄至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政府防疫注射計劃亦並不包括帶狀疱疹疫苗,衞生署並無本港帶狀疱疹疫苗的接種率統計數字。
現時出現「生蛇」症狀的患者一般會於家庭醫生診所/普通科門診/急症室求診。抗病毒特效藥可縮短帶狀疱疹痊癒所需的時間,在病發三至五天內服食最為理想,故此市民如有懷疑應盡早求醫,並按醫生指示用藥。保持舒適的室溫及在患處塗上紓緩藥膏或服食止痛藥,亦可減輕痕癢和痛楚。另外,患者應保持患處皮膚清潔乾爽,切勿自行弄破水泡,否則可能導致二度細菌感染。患者亦應避免接觸體弱人士,如孕婦和小孩,以免他們受到感染。醫管局一般沒有就帶狀疱疹的發病率/住院率/平均住院日數/平均醫療成本作出統計,因此未能提供相關數據。
(二)至(四)一般而言,把新疫苗納入接種計劃會以科學實證為基礎,並考慮公共衞生方面的多項因素,包括疾病對社會造成的整體醫療負擔、疫苗的效能及安全性、是否有其他有效的預防措施,以及大規模疫苗接種的成本效益等。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中心)檢視及分析一九九九年九月至二○一四年八月因帶狀疱疹入住公立醫院的數據,並於二○一八年在科學期刊發表有關結果。中心亦在醫管局的特別協助下,收集和整理了二○一七至二○二二年相關的公立醫院入院數字,供中心轄下的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科學委員會)專家於二○二三年九月討論有關接種帶狀疱疹疫苗事宜。
科學委員會於二○二三年九月討論有關事宜時,專家認為本港現有的帶狀疱疹疫苗均安全及有效。較年長及免疫力弱的成人可考慮在諮詢醫生意見後接種帶狀疱疹疫苗,以保護自己免受帶狀疱疹及其併發症影響。科學委員會同時認為需要更多有關成本效益分析的本地數據,方得以考慮未來應否把帶狀疱疹疫苗納入政府的防疫注射計劃。因應科學委員會的最新相關建議,政府現未有計劃以政府項目或資助形式(包括關愛基金)向市民提供帶狀疱疹疫苗。
與此同時,政府致力提升以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扭轉現時「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和觀念。措施包括透過地區康健中心推行「健康人生計劃」,針對市民不同人生階段的健康需求,根據市民的性別、年齡、家族病史等個人因素,制定個人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家庭醫生和基層醫療專業人員會緊密合作,就慢性疾病和癌症篩查、健康生活模式、疫苗接種資訊(包括帶狀疱疹疫苗)等提供健康建議及教育。個人健康屬於市民責任,個別預防措施對個人健康有利,並不表示從公共衞生或醫療政策角度必定值得以公帑資助。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