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九題:保障雙性人的權益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二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江玉歡議員的提問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的書面答覆:

二○二三年十一月,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發布了一份有關間性者(亦稱「雙性人」)人權的技術說明,建議確保任何人都不會在嬰兒或童年時期接受不必要的醫治和手術治療,保證相關兒童的身體完整性、自主權和自決權。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亦於本年四月初通過決議,打擊對間性者的歧視。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統計,現時香港的雙性人數目,以及接受相關醫治或手術的人數;若否,會否考慮設立相關數據庫,以便適時制訂有效政策;

(二)現時政府如何保障雙性人的權益;有否法律和行政措施保障雙性人免受歧視;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三)有否評估,在性別的公眾教育及對雙性人的認知和權益上,政府現行的指引是否適時和足夠;及

(四)當局會否參考聯合國相關組織的建議,考慮立法禁止為年幼的雙性人進行非必要的性器官造型手術,以保障他們的身心健康及權益;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江玉歡議員的提問,經徵詢醫務衞生局的意見,現綜合答覆如下:

雙性人一般泛指生殖或性器官不能明確界定為男性或女性的人士。外觀上性器官不明確可由很多不同的潛在病情引起,例如遺傳病或內分泌疾病,這並不是特定的病症。下表載列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在過去10年就性別不明及假兩性畸形的診斷數字:
 

年度 被診斷為性別不明或假兩性畸形的初生嬰兒數目
2014-15 9
2015-16 7
2016-17 4
2017-18 2
2018-19 5
2019-20 8
2020-21 9
2021-22 6
2022-23 2
2023-24 7

(註:雙性嬰兒可由包括性別不明或假兩性畸形等不同的潛在臨床情況引起,故數字只可供一般參考。)

就有關雙性兒童的醫療決定方面,如初生嬰兒的外陰性別不明,醫管局的跨專業團隊會與該嬰兒家長商討以及評估該嬰兒日後的性別及性功能發展。團隊會在家長同意下採取符合嬰兒的最佳利益的治療方式。在決定性別的過程中,考慮因素包括診斷結果、受產前雄激素影響而顯露的男性化表徵、對外源的雄激素所引起的反應、性功能及成孕機會。決定性別所作的早期手術治療可減低手術風險,但治療方案會根據個別情況而定。團隊向父母提供對嬰兒手術治療方案時,會考慮外陰性別不明的情況會否引發嚴重或危害生命的醫療併發症等因素,並以嬰兒的最佳利益為依歸。

就保障雙性人醫療權益方面,政府已向衞生署及醫管局相關醫護人員提供對處理性小眾敏感度的培訓資料,從而提高他們對性小眾(包括雙性人及雙性兒童)的認識及處理技巧,包括為雙性人進行身體檢查前應先得到同意;而對雙性兒童作出任何醫療決定前,向雙性兒童父母解釋為雙性人孩子作出重大並不可逆轉的醫療決定前宜再三思量、鼓勵父母開放和坦誠地讓雙性孩子知道自己的狀況,並向雙性兒童父母提供所有醫療選擇的資訊。

在保障免受歧視方面,政府一直透過公眾教育加深社會大眾對性小眾的認知,包括透過宣傳短片及海報,向社會推廣「不歧視、多包容」的信息。政府亦透過平等機會(性傾向)資助計劃資助項目和活動,加深大眾對性小眾的認知,例如資助機構編制指引,制定媒體在採訪性小眾或作相關報導時應注意的事項,避免社會大眾對性小眾產生誤解。此外,政府亦資助東華三院營運支援性小眾電話熱線「同.一線」,為性小眾及其家人提供支援、輔導和轉介服務。自二○一八年以來,該熱線曾處理約20名雙性人的來電,並為其提供情緒支援及輔導服務,以及在有需要時將個案轉介醫管局、社會福利署及其他社會服務機構以提供更適切的服務。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