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就「探討全方位機制改革,強化盛事之都角色」動議辯論開場發言

以下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今日(十二月四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探討全方位機制改革,強化盛事之都角色」動議辯論的開場發言全文:

主席:

我感謝霍啟剛議員提出的議案,以及陳月明議員、姚柏良議員、李浩然議員、鄭泳舜議員、田北辰議員分別提出的修正案,足見大家重視政府發展香港成為盛事之都的工作。香港擁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全球超過一半的人口可以在五小時內飛抵香港。香港中西文化交融,兩文三語的環境,讓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語言的人士可以在香港發展所長,同時參與不同活動,造就不同項目在香港舉行,包括國際會展、展覽、文化藝術、體育康樂和節慶活動,當中不少是大型盛事,打造香港是亞洲盛事之都的地位和角色。

加強盛事統籌

去年是正值香港受疫情打擊後重振經濟的時期,行政長官領導政府積極推動盛事,提振市面氣氛和經濟,成立了由財政司副司長領導的「盛事統籌協調組」(協調組),負責盛事的高層次督導工作,包括主動出擊爭取盛事落戶香港,將大型活動編制成盛事年表,督導各相關政策局、部門和法定機構進一步加強政策局和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作,讓更多盛事落戶香港。這是一個重要的體制改革。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體旅局)充當秘書處,協助財政司副司長的工作,更在香港旅遊發展局(旅發局)成立了「盛事拓展專組」,擔起盛事「第一站聯絡窗口」的角色,讓活動主辦方有第一站的聯絡,然後轉介和協調相關政策局或部門跟進。

推動盛事發展

我們自今年年初開始公布盛事年表,一方面讓相關業界如旅遊、餐飲、零售等,盡早得知各項盛事的時間和最新資訊以作準備,加大連乘效應,也讓市民和旅客早知這些活動而安排參與。今年全年會有超過240項盛事舉行,吸引約200萬旅客參與。單從旅客參與盛事活動的經濟收益,就有約75億元的消費額和約為45億元的經濟增加價值。上個月,財政司副司長公布了來年,即二○二五年上半年的盛事,現階段共有93個項目,推算約84萬名旅客參與,為香港帶來約33億元的消費額,經濟增加價值約為18億元。

盛事可以為香港帶來實質的經濟收益,但這些絕對不是唯一的目的,同時也帶來重要的無形效益和其策略性意義,一些國際會議和展覽可以加強香港在這些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例如金融、航運、物流、醫療、科技等,為香港不同行業帶來人流和商機,也為市民帶來歡樂、為社會增添發展動力和帶來良好氛圍。來自世界各地的行業翹楚更可以親身體驗香港的實況和活力,讓旅客成為說好香港故事、中國故事的大使,對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極為重要。

資助舉辦文體旅活動

在盛事年表中不少是文化,體育和旅遊的盛事,這些活動主要是推動文化,體育和旅遊在香港的發展,同時希望為香港帶來經濟效益。文體旅局在資源方面提供配套,協助推動文體旅盛事發展,二○二三年設立文化藝術盛事基金,吸引和支持國際和大型文化藝術活動落戶香港,和資助由私營或非政府機構在港舉辦的大型文化藝術盛事,以促進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文體旅局已批准了20宗申請;其中16個已完成的資助項目涵蓋不同藝術範疇和模式,包括藝術博覽會、展覽和流行文化節等,共吸引了超過479萬人參與,對香港的藝術和文化生態帶來正面作用。

文體旅局的「M」品牌計劃以配對撥款和直接補助金,支援舉辦大型體育活動。計劃不但讓市民觀賞高水平賽事,推動體育運動的全面發展,而且吸引旅客訪港,提升香港作為體育盛事之都的地位。在二○二四至二五財政年度,政府預計有超過20項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獲「M」品牌計劃支持,參與人數達50萬人。

旅發局是文體局舉辦大型旅遊和節慶活動的重要夥伴,一同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旅發局同時協助香港主辦機構競投或資助國際會展活動在香港舉行。旅發局每年更舉辦六個以體育、美食及節慶為主題的旗艦盛事,並每年持續注入新角度、新元素、新體驗,豐富活動內容,提高吸引力,包括每年在六月舉辦的「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十月的「香港單車節」和「香港美酒佳餚巡禮」、剛在十一月二十二日開始舉行的「香港繽紛冬日巡禮」、以及在除夕舉行的「香港跨年倒數」和大年初一舉行的「新春國際匯演之夜」等。

大型活動場地

香港土地資源珍貴,舉辦盛事的主要場地使用率普遍非常高。以香港文化中心、香港體育館和伊利沙伯體育館為例,過去一年使用率接近百分之一百。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亞洲國際博覽館和中環海濱活動空間等亦時常用作舉辦各種大型盛事。隨着作為香港歷來最大型體育基建項目啟德體育園的落成,園區將提供現代化及多功能的康樂體育設施,包括有50 000個座位的主場館、10 000個座位的室內體育館,和5 000個座位的公眾運動場,加上多元化和高效便捷的交通配套,和園內各式各樣的餐飲設施,我們相信啟德體育園將會為香港體育和文娛盛事提供一個新的和甚具吸引力的場地選擇,有助吸引更多盛事落戶香港。
 
粵港澳大灣區合作

霍議員提到善用粵港澳大灣區優勢,其實我們已經在推展中,我們明白大灣區的優勢對成功舉辦盛事和充分發揮盛事效益,和推動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交流十分重要。香港將於二○二五年聯同廣東及澳門共同承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及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次合作將有助加強香港與內地的體育合作和交流,並提升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大型盛事樞紐的地位。全運會除了在香港舉辦八個競賽項目及一個群眾賽事活動,更有兩項賽事跨境舉行,包括公路自行車及田徑馬拉松。當中公路自行車的測試賽剛於十一月二十四日順利舉行,這一個項目歷史性橫跨粵港澳三地,透過港珠澳大橋串聯珠海、香港、澳門及橫琴,充分展示今屆全運會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的特色,開創大灣區共同舉辦體育盛事的先河。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是另一個讓盛事充份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優勢的例子。香港今年首次擔任主辦城市,今次亦是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策劃和統籌超過260場演出、展覽和交流活動,在香港和其他大灣區城市同步舉行,預計約140 000觀眾人次。此外,為推動大灣區城市的互聯合作,康文署更與大灣區內的市政府、文化機構及藝團共同製作六個舞台精品在香港上演,平均入座率超過百分之九十四,吸引逾17 000觀眾入場,突顯香港與大灣區城市深度交流的成果。

主席,我和副局長會細心聆聽各位議員有關動議議案的建議,稍後再整體回應。多謝主席。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