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四題:紅隧收費廣場的規劃

​以下是今日(十二月四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李浩然議員的提問和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有意見認為,海底隧道收費廣場(紅隧收費廣場)地理位置優越。隨着城市發展帶來龐大的人流和車流,紅隧收費廣場沿用的規劃及設計亦需要與時並進,以改善紅磡區環境並善用土地資源。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政府曾指出,長遠會就紅隧收費廣場騰出的空間配合鄰近地區發展,政府有否就紅隧收費廣場制訂長遠發展策略及進行綠化改造;如有,詳情及落實時間表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鑑於據悉曾有院校研究團隊建議在紅隧收費廣場興建綠化平台,政府有否評估該建議的可行性;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政府有否計劃按照「一地多用」原則對紅磡區重新規劃,以善用紅隧收費廣場的可再發展空間及維港海濱資源,例如打造該區成為旅遊熱點或休憩地區?
 
答覆:
 
主席:
 
所有政府收費隧道及青沙管制區已經順利實施「易通行」不停車繳費服務。有賴各位市民的配合及支持,「易通行」在各隧道的整體運作暢順。「易通行」便利駕駛者,亦為三條過海隧道實施「分時段收費」提供技術基礎,讓市民體驗智慧出行所帶來的便利。
 
就李浩然議員的提問,經諮詢發展局及運輸署後,現答覆如下:

(一)海底隧道(紅隧)自去年七月起實施「易通行」,再配合三條過海隧道自去年十二月起實施的分時段收費,紅隧的九龍出入口一帶的交通較以往暢順。路政署已經完成拆除紅隧的收費亭、收費島及收費廣場上蓋的工程,運輸署會利用騰出的路面空間配合交通管理和道路安全需要,並通過拉直行車線,以進一步理順紅隧九龍出入口的交通,預計明年年初完成相關工程。運輸署會持續審視該路段往後的交通情況及可用空間等,積極考慮如何配合周邊的發展,例如下文提及的研究,及改善交通和過海巴士服務。

(二)及(三)正如二○二三年《施政報告》所建議,為活化紅磡站及周邊用地,當局去年年底邀請港鐵(香港鐵路有限公司)進行研究,重新規劃及發展紅磡站及周邊鐵路設施用地,以及香港體育館以南的臨海及前碼頭設施用地,合共約十公頃,以更新紅磡站的配套、釋放商住樓面,及締造活力海濱。因應上述對周邊用地的重新規劃,該項研究亦正探討如何加強紅磡和尖東的行人連接性,以及如何改善紅隧巴士站的候車環境。此外,為推動遊艇旅遊,二○二四年《施政報告》進一步提出利用納入上述研究的紅磡站臨海用地推動遊艇旅遊,邀請私人機構探討建設和營運遊艇停泊設施。為提供多元化的旅遊體驗,擬議的遊艇停泊設施不會只是獨立的遊艇會設施,而是會盡量與岸上的餐飲、娛樂和零售設施串連結合起來。上文提及由港鐵所作的研究亦正朝着這個方向進行。港鐵將於今年年底前向政府提交方案。
 
我們備悉理大(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曾經建議在紅隧以前的收費廣場上興建一個佔地約三萬平方米的綠化平台。根據理大的設計方案,建議的平台規模龐大,覆蓋整個前紅隧收費廣場。該平台分為三個主要樓層,合共提供約45 000平方米的樓面面積。當中除有綠化空間外,還在項目內融入了包括零售、餐飲及展覽等在內的商業元素。項目亦有多用途社區文藝空間及優化巴士候車環境方面的建議。
 
我們在邀請港鐵進行上述重新規劃時,儘管由於項目技術考慮、工程費用等因素未有將理大原先的綠化平台構想完整納入研究項目內,但我們吸納了理大研究團隊提出的部分願景,例如為市民提供更多的綠化空間、活動場地及更好的過海巴士候車環境;加強紅磡內陸分別與海濱和尖東的連接性及行人暢達度,並要求港鐵針對這些目標提出技術可行和具經濟效益的措施,把該區打造成為四通八達的休閒旅遊新地標。
 
多謝主席。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