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就二○二五年一月至三月季度賣地計劃會見傳媒談話內容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日(一月七日)就二○二五年一月至三月季度賣地計劃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記者:首先想問地價問題,看到政府數字直到十月都只有30多億,只是目標的一成一。你如何看未來香港土地方面的收入,是否吸引力下降了,有沒有機會回到以往過千億的水平?第二,似乎不只一次推售賣地表以外的土地,原因是甚麼?是否賣地表過往的考慮未夠周詳?下年度重點會否放在北部都會區?因為現時局方也在問發展商的意向和取態。最後,想問現時香港面對財政問題,可能在工務工程方面也會有所調整,在次序方面,會否有些項目可能暫時未必會做?局長你說過人工島填海會放慢腳步,未來究竟形勢會怎樣?會否不止放慢,而可能要先暫停?
發展局局長:第三個關於工務工程的問題我會先記下,最後回應你。首兩個問題,第一個關於地價,近年經濟環境告訴我們,政府的確不可以純粹依賴地價來支持我們的開支。因為地價收入的確受經濟環境和房地產市場情況而有高有低,所以不可以依賴地價收入這個信息是很強的。今個財政年度,我們預計的地價收入,去年二月財政司司長說是大約330億。其實我們一定要到年尾才會有一個年結數字告訴大家。為什麼呢?因為大家如果現在上網,都會查到有哪些地我們賣了,收了多少地價,地契修訂收了多少錢。剛才你說了一個數字,如果以我的統計,我上網找到的,加起來應該有40多億,但還有很多個案,包括一些已經完成的地契修訂個案,還有一些對方已經接受條款,不過尚未付全款,有些手續要做,有些滯後,所以我剛才說40多億的數字是未曾反映的。最終不是330億的話,會是多少呢?其實要待財政司司長做預算案時,會有一個結論告訴大家。
你第二個問題問到,我們有好幾次推出一些不是今年賣地表上的土地。這正正反映我們不是一成不變。固然我們每年預先公布當年的賣地表,讓市場有所準備,但我們亦要審時度勢。如果看到市場在某一時間對某一類的土地興趣較大,那怕它不在我們的賣地表,如果土地準備好,我們都可以有彈性將它推出。最重要我們有預告,而我們每個季度跟大家交代,正正就是一個預告。
記者:首先關於東涌用地,有沒有在流標與今次重推之間,了解發展商或業界對這幅地的關注,做了甚麼工作?這幅地的單位數目增加了,鄰近東涌填海區其他地皮的單位數目將來是否也會增加?之前有關注該區基建配套是否足夠,假如其他用地的單位數目都增加,或者有更多人遷入,對整區的基建配套會否有壓力,有沒有額外基建工作要做?另外,市建局接下來會推出山東街項目,早前指會有促進服務,了解發展商的需要,之前東涌東港鐵項目重推前亦曾了解業界需要,政府推地時會否都做些工作去了解業界需要,有甚麼會做或者已經做了?近來業界或者市場都提到會否再推勾地制度,司長幾日前都提到不打算再推,擔心可能會令政府喪失推地主導權,其實有甚麼因素會影響是否推勾地制度?有業界人士提出勾地制度和主動推地雙軌並行,這是否可以考慮的方案?
發展局局長:幾個問題,當中兩個問題是相關的。其實我們推地之前都如市建局或港鐵般了解業界需要,正正政府這次推售這幅106B用地,都曾了解業界需要。我們從業界聽到很多意見,大家都有交流,有時媒體刊登的報道都給我們反映了意見。這幅106B用地,正正就是我們二○二三年推過,當時不成功,當時已經有些意見反映,一個地盤如果只起到400個單位,而且道路未到位,建築可能會有困難。今日的環境已不同,因為我們經過檢視後,道路已到位,建築過程會較利便。另外,再看基建的承載力,其實可以增加一些較小的單位,因應現時的市場,我們可以提供一些較小的單位。當日我們預算的平均面積是90平方米,在這個擴展區來說可能偏大,所以現時我們用一般私人住宅的50平方米作指標,單位變小了,自然數目便多了。技術部門便要看看,究竟基建是否可以承受。我們不只看今天推的土地,東涌擴展區一帶好幾個私人地盤,如果我們認為有條件走同一個路向,即將單位面積調低一點至50平方米,增加單位數目,我們發現東涌擴展區的私人住宅合共增加約4 000個單位,仍是可以的。為何可以呢,我們再評估基建配套承載力是否足夠時發現,舉例說,一個污水處理廠會定時提升或保養,如果在這些時候多做一些提升設施的功能,便可以承載,不需花很大氣力,所以我們認為這次能夠增加單位供應量,基建亦能承受得到。
剛才你問我們會否考慮重推勾地表制度,其實司長最近都有評論,我較早前也曾提及。我們首先要理解何為勾地制度,要先知道這個制度。其實當年一九九九年引入這個制度時,我們有個表,要有發展商挑選想要某幅地,願意出某個價去勾出這幅地,才把這幅地放到市場推售,所以主動權在市場。政府賣地,很明顯主動權是在政府。既然我們現時強調政府要主導土地供應這個大方針,如果這個時候推勾地表制度,其實是背道而馳。當然我們聽到一些意見,指政府不用放棄主動賣地,過去亦曾有段時間,既勾地又主動賣地,政府不賣地時,就等待市場勾地。但我們要考慮,這會否令市場信息混亂。假設政府今日向大家表示希望今季推出106B這幅用地,但那邊廂又有發展商勾這區另一幅用地,究竟市場應該如何回應,會否在大家互相衝撞之下,反而影響成功推地的成數,因此我們認為並行亦有其壞處。但我們對於發展商指希望政府聆聽他們的意見,對哪些地有興趣,我們很樂意聆聽。我們認為無需有勾地表制度,我們的大門隨時開放,同時透過媒體報道知道現時地產業界對哪類用地較有興趣,所以我們時常說,認為大家現時較喜歡較小的用地,不用做那麼多平整,不要有那麼多政府設施,這些都是聽到的意見。
記者:雖然現時未有賣地收入預期,但大概與330億收入應該有很大差距,如何看在財赤下,政府賣地表現不理想?以往大家都說賣地是香港一個很重要的收入來源,現時是否已經不可以這樣說?未來調整下一個年度賣地收入預計時,會不會又再保守一些,再調低一些?
發展局局長:剛才你說賣地收入是我們重要的收入來源,是重要的,但如果以百分比計算,其實不是最高一項。譬如利得稅,如果我沒有記錯,佔我們的收入超過百分之二十,薪俸稅和印花稅都分別佔百分之十幾,賣地收入佔我們的收入大約百分之五點幾。當然,財政上我們總是要顧及收入。我們都希望能夠有良好的進帳,但這始終是市場行為,有時有些評論說我們高地價政策,我們不可能為爭取某個地價而訂立一些不符合市場預期的底價。正如我剛才所說,近年的情況告訴我們,不能時常依賴賣地收入去支持我們的財政。我相信在接下來的《財政預算案》,財政司司長會和大家看全盤預算,不僅聚焦與土地有關的收入。
記者:剛才你說8 340伙是暫時供應數量,是否主動推地以來最少?會否擔心持續這樣少供應,之後的供應量會否有斷層?另外,剛才也提到市場投地意欲比較淡,但近期東涌港鐵項目都拆細重推,你剛才說推較小型用地可能是未來的方向,未來還有沒有一些想法去增加市場的投地意欲,或帶起市場的投地氣氛?
發展局局長:今年到最後,加起所有來源,是我們目標供應大約百分之六十三,當然未計及有些可能不需要作地契修訂的個案。你問到是否近年最少,其實我不鼓勵大家作年與年的比較,因為如果我們永遠想着每年要節節向上的話,可能會與市場脫節。我們推地一定要審時度勢,以及考慮不同的供應來源。剛才我跟大家說,有些朋友可能會年復年作比較,我不鼓勵大家這樣比較。有些朋友就會擔心今年少了怎麼辦,我又與大家分享,不要忘記我們過去連續幾年都是超額完成,超額的數量合計相當多。所以最重要是看政府是否主導土地供應,政府在推地方面有沒有審時度勢和是否做得正確,是否有節有度。如果我們認為這個方向正確,我們不會純粹為了追求數字去做,因為如果單追求數字,推了出來而反應不好,其實對市場都有反效果,亦會影響大家的信心。這和你接着的問題有關,就是如何增加大家參與投地的意欲,正正就是我們做好個勢,氣氛是重要的。同時我們當然亦要聽到市場的聲音,在某段期間比較傾向哪一類用地,我們能夠做的,盡量去做。拆細土地亦是我們會考慮的方向,但我亦有與大家分享過,不是每幅土地都可以拆細,因為要視乎基建,拆細後道路的擺位會否變得不合理,所以我們要因應每個地段衡量。
剛才有媒體問到會如何調整工務工程,其實財政司司長公布今個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時,已經說過工務工程在今個財政年度和往後四、五年,平均每年的使費約為900億,這給了我們一個指標,而當時司長已經要求各個部門以這個指標作為指引下,大家要想想,如果每年數字約為900億,我們自己其下有甚麼項目要排優次。至於如何排優次,很明顯大家可以想像到一些重要的土地開發項目,例如北部都會區、樓房和產業用地的供應,以及一些很重要的基礎設施和社區設施的供應,這些項目的排序一定會較高。如果是一些美化環境或優化現有設施的項目,排序自然會較低。但是確實每年我們為哪些工程立項,其實到那一年的年初左右,我們總的來說都會向立法會交代,因為我們始終要拿工程撥款,所以簡單回應你的問題,每年900億的數字給我們作為一個指標,我們就按這個數字去排序。
你剛才特別問到交椅洲人工島項目,我們最近將填海的環評報告提交環保署,啓動法定程序。其實繼續做好各樣研究和準備工夫和何時正式開始進行工程是兩個不同的考慮,我們最近提交環評報告時,都有強調政府何時開展交椅洲填海工程,都會看接下來各個研究的進度,以及政府整體各個工程項目的優次排序。現時看來,司長亦提到,的確北部都會區比較優先,但交椅洲人工島工程何時真的開展,我覺得我們不需要現時就定一個日子,最重要是現時做好我們應該做的準備工夫。當準備工夫做好,政府就可以主導,再看看當時的經濟環境和財政狀況,看看何時和如何推展這個項目。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的英文部分。)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