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二題:應對吸煙問題
以下是今日(二月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郭玲麗議員的提問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悉,近年吸食電子煙人士有年輕化趨勢,吸食者當中更包括小學生,情況令人擔憂。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三年,每月政府接獲學校通報有學生在校內吸食電子煙或香煙的個案宗數為何;
(二)過去三年,每月政府就打擊商戶非法向18歲以下人士出售煙草產品有關的執法行動及檢控數字為何;
(三)政府會否加強與禁煙有關的教育和宣傳工作,包括針對「太空油」這類含非法有害物質煙油的教育工作;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四)政府會否就戒煙輔導服務增加資源,以協助吸煙人士戒煙;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郭玲麗議員提問的各部分,經徵詢保安局和教育局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政府一直以多管齊下及循序漸進的方式,包括立法、徵稅、宣傳、教育、執法及推行戒煙服務,減低吸煙產品對市民和社會造成的禍害。現時教育局沒有要求學校呈報學生吸食電子煙或捲煙的數字。政府統計處定期進行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主題性調查),以掌握本地吸煙情況。二○二三年主題性調查結果顯示,本港習慣每日吸食傳統捲煙的15歲及以上人士的比率,由二○一○年的11.1%穩步下跌至二○二三年的9.1%,而15至19歲青少年的習慣每日吸食傳統捲煙的比率由二○一○年的2.5%一直下跌至二○一七年的1.0%;而在二○一九年、二○二一年及二○二三年進行的調查中,由於此年齡層的吸煙的樣本數目太少,因此無法準確估算所佔人口比率。電子煙方面,二○二三年習慣每日使用電子煙的15歲或以上人士約有11 600人,佔人口的0.2%;由於相關的樣本數目太少,因此亦無法準確估算當中15至19歲青少年所佔人口比率。二○一○年至二○二三年習慣每日吸煙的人士的比率載於附件一。另外,醫務衞生局自二○一○年起委託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進行有關學生吸煙情況的學校統計調查(學校統計調查),最近一次於二○二三年進行的學校統計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生吸煙比率(見附件二)維持在低水平。
然而,多年來煙草商一直以層出不窮的手段引誘年輕人嘗試吸煙,以維持其長遠利潤。鑑於煙草產品為社會特別是年輕人帶來的禍害,政府有需要推行更有效和具針對性的控煙措施,抗擊煙禍以防止吸煙率反彈。因此政府去年六月公布推出10項控煙措施,保障市民的健康。
首先,主題性調查結果顯示,越年輕的組別吸食加味煙的比率越高,例如現時有吸食傳統煙的20至29歲人士,超過七成吸食加味煙,而首次吸煙時吸食加味煙的比率亦接近七成。另外,現時有吸食傳統煙的女性當中,超過七成吸食加味煙,而首次吸煙時吸食加味煙的比率亦超過六成(見附件三)。科學證據亦說明添加了味道如薄荷或水果味的煙會降低對煙草危害的意識,增加非吸煙人士(特別是青少年)開始吸煙的機會,並令他們的煙癮更深和更難戒除。加味煙猶如「糖衣毒藥」,煙草商在傳統煙中加入其他味道目的是為掩蓋煙草煙霧的刺喉性,誘惑市民,特別是年輕人吸煙,並令他們上癮成為煙民,情況令人擔憂。政府因此提出禁止於傳統煙草產品中加入味道,抗衡煙草商以加味劑掩飾煙草產品毒性作引誘年輕人吸煙的意圖。
第二,另類吸煙產品(另類煙)近年在世界各地迅速普及。政府在二○二二年四月三十日果斷地禁止進口、推廣、製造、售賣或為商業目的而管有另類煙,減低另類煙成為煙草商引誘市民特別是年輕一代上癮成為煙民的機會。
近期電子煙機更被用於濫藥,混入藥物例如精神藥物依托咪酯的電子煙油(俗稱「太空油毒品」)可被置入電子煙機加熱成氣霧吸食。含有「太空油毒品」或其它受管制藥物或毒品的「毒煙彈」(或稱「喪屍煙彈」)外觀與普通煙彈無異,肉眼難以分辨成分,大大提高吸食者通過另類煙隨時隨地濫藥的可能性和隱蔽性。青年人可能不自覺誤吸含「毒煙彈」電子煙而染上毒癮。
政府會加強監管「太空油毒品」的主要活性成分依托咪酯,並已計劃於今年二月十四日刊憲將依托咪酯列為危險藥物(即毒品),令執法部門能有效地應對相關形勢並提升阻嚇。
就吸煙和另類煙禍害的宣傳教育工作,衞生署和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加強與教育局合作,透過講座、劇場和師友計劃,向學生宣揚吸煙和另類煙的禍害。教育局亦持續舉辦教師研討會及專業發展活動,提升學校人員對煙草產品特別是另類煙的認識及警覺。學校課程方面,健康生活教育(包括抗拒接觸有害身體物質)是價值觀教育的重要一環。在二○二一年推出的《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已進一步加強相關價值觀教育(包括抗拒接觸毒品、傳統煙草產品和另類煙等有害身體物質),並臚列對各學習階段學生的學習期望建議。衞生署推動的「全校園健康計劃」亦會加強有關煙害的宣傳教育工作。
另一方面,保安局禁毒處正聯同不同政府部門、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和非政府機構合作,通過不同渠道向公眾闡述「太空油毒品」的禍害,提升大眾對毒品的防範,以及利用更多途徑嘗試接觸隱蔽吸毒者。針對毒販販賣「太空油毒品」的情況,政府正加緊教育學生「太空油毒品」的禍害。禁毒處將聯同教育局於學校舉辦反「太空油毒品」周,當中包括講座、播放禁毒專輯、禁毒話劇等一連串活動,以遏止「太空油毒品」進入青少年組群,以配合立法工作。
有關另類煙禁令已實施近三年,現時並無合法途徑入口或購買另類煙產品,而在禁令生效前已購入作自用的另類煙產品亦應已於一定期限內大致消耗。然而,上文提及的學校統計調查結果顯示,有吸食電子煙的中小學生相對吸食傳統捲煙的中小學生比例接近一比一,顯示電子煙在煙草產品當中特別受年輕人群組歡迎,而青少年在另類煙入口和銷售等禁令實施下仍然接觸到相關產品,情況令人憂慮。現行法例未有規管非商業管有另類煙,為防止另類煙這類型有害的新型煙草產品繼續在本地流通,並從根本上處理「毒煙彈」的問題,醫務衞生局將進一步規管另類煙,包括禁止管有相關產品,遏止另類煙苗頭成為另類吸毒工具,詳情會另行公布。
第三,為預防青少年吸煙及煙草對他們的傷害,《吸煙(公眾衞生)條例》(第371章)規定任何人都不得將傳統吸煙產品售予18歲以下人士。於二○二二年至二○二四年間,衞生署就《吸煙(公眾衞生)條例》(第371章)所訂有關售賣或給予傳統吸煙產品限制接獲投訴/轉介個案數目、進行巡查次數及發出傳票數目載於附件四。為全面保護未成年人士,政府建議進一步禁止向18歲以下人士提供煙草產品,提供者須承擔法律責任。
第四,政府一直積極從多方面進行公眾教育工作,推廣無煙環境。衞生署與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非政府機構和醫護專業人員合作宣揚吸煙禍害及戒煙的信息,包括聯同地區服務團體透過推廣活動、戒煙比賽、戒煙輔導等元素,並針對年輕人、女性、長者等群組,宣揚無煙信息。推動戒煙亦是控煙策略的重要一環。衞生署自二○二一年推出「六月.戒煙月」活動,推廣戒煙服務,並透過超過250間指定社區藥房、戒煙診所及地區康健中心/地區康健站免費派發一星期尼古丁替代療法試用裝,鼓勵吸煙人士嘗試戒煙。去年衞生署新增中醫戒煙耳穴貼試用計劃,至今共派發超過3 500份尼古丁替代療法試用裝及超過300份中醫戒煙耳穴貼試用裝,當中大部分試用耳穴貼的吸煙者認為有助於紓緩退癮徵狀,反應十分理想。
另外,衞生署已於去年資助多兩個服務提供者(由兩個增至四個)營運以輔導和戒煙藥物為主的戒煙診所,以及計劃於今年下半年資助多三個中醫戒煙服務提供者(由一個增至四個)營運以輔導和針灸戒煙為主的戒煙診所,預計服務人數可分別增加約四成及一倍。
政府會繼續深化戒煙工作,並探討各項中、長期控煙措施,以循序漸進、多管齊下的方式,全方位杜絕煙草製品對社會的禍害,保障市民的健康。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