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局局長談特區救援隊前赴緬甸協助救災
以下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今日(三月二十九日)在香港國際機場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派出前往緬甸的救援隊送行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全文:
保安局局長:香港的市民、各位記者朋友,首先就昨日(三月二十八日)在緬甸發生的7.7級地震造成大傷亡,我首先對遇難的人士和他們的家屬致以深切慰問。
我們昨日得知緬甸發生大地震,香港救援隊已經作出準備,隨時在有需要時出發,隨時候命。今日,我們正式收到緬甸駐港領事館提出要求,希望我們作出救援行動支援,所以我們的同事很短時間已經來到機場出發去作出有關救援。
我希望同事在爭分奪秒進行救援工作期間,注意自身安全,因為現時緬甸存在不確定因素。
在二○二三年我們前往土耳其進行拯救行動後,我們在派外拯救作出很多演練及準備工作。剛在三日前,消防處的同事進行了一個相關演練,所以今次能這麼快出動(進行)是次拯救行動。
我們今次的行動共有51位隊員,包括41位消防處的同事,四個保安局的同事,兩個入境處(入境事務處)的同事,以及四位醫管局(醫院管理局)的同事,包括兩位醫生和兩位護士,另外也有兩隻消防處的搜救犬幫忙。救援隊今次帶備了大約9噸的物資,包括生命探測器、搜索工具、衛星電話以及無人機。
對於同事今次如此迅速行動,以及在面對不確定性下仍無畏無懼,我向同事表示衷心的致敬。另外,也希望他們早日完成任務,安全地返回香港。多謝大家。
記者:今次機程去到緬甸已四、五小時,再深入災區,到時可能已經天黑,現時初步部署大概如何進行?會去哪個區搜救?是否去重災區?今次的行動有沒有汲收上次土耳其的經驗,如何優化?
保安局局長:我們會坐飛機到仰光,我們理解當地的機場仍然容許運作,我們之後會轉車去事發地點附近,車程大約要10小時左右。抵達後,我們會在當地和緬甸負責指揮當局聯絡,希望統籌盡快作出拯救行動。
我們汲收了上次二○二三年土耳其行動(的經驗),作出很多改善和準備工夫。首先,我們加強了演練,並汲取了上次經驗,包括與保安局和入境處的同事,以及醫管局的醫生和護士有恆常演練。正如剛剛提及,對上一次演練是三日之前。另外,在裝備方面,特別是在溝通的裝備,我們今次特別帶備了八個衛星電話。今次面對的挑戰和上次未必完全一樣,因為上次是很冷的地方,今次是比較炎熱的地方,所以無論在藥物的安排、裝備方面,都是因應接下來所面對的挑戰而作出適當調整。我對於同事的表現充滿信心,因為我們在上次的經驗後,已經做了很多演練。
記者:想問問今次救災的難度是甚麼?對比起上次土耳其,難處是甚麼?未來會不會考慮增派人手到緬甸?甚麼情況下會增派人手?截至現時,收到多少個港人求助?有沒有人受傷?
保安局局長:今次面對的挑戰是有些不一樣,最主要在天氣方面,上次在土耳其是非常嚴寒,同事到達後最初兩晚冷得無法入睡,要墊報紙以及用其他方法。今次面對的是比較炎熱的環境,我們在醫療方面特別關注,因為炎熱天氣可能有其他不同情況出現,這是最大的挑戰。
到目前為止,我們收到54個香港居民有關的查詢,目前為止並非尋求協助,都是查詢相關資料,目前為止未有正式求助。另外,我們除了派出去的隊員之外,如有需要,仍有第二梯隊預備好隨時去支援或替換,已經有預備方案。
記者:現時有沒有和當地政府的救援隊商討救援對策?有沒有預算救援隊會逗留多久?剛剛提及有第二梯隊,甚麼情況會決定出動第二梯隊?
保安局局長:由於目前情況多變,從現在開始計算,救援隊要十多個小時才抵達。抵達之後第一時間會和當地統籌有關拯救行動的指揮官聯絡,作出形勢評估,再看看究竟在哪方面、哪個地區作出救援工作。另外,我們的第二梯隊已經做好準備,如有需要,在評估形勢後覺得需要增援的話,就可以去增援;如果(救援隊)需要從事較長時間的行動,亦會有更替、替換的方案。
記者:今次救援隊的規模是考慮了甚麼因素?
保安局局長:今次派出的規模和上次土耳其的規模相若,考慮的因素包括要去的地方多遠、面對的挑戰可能是甚麼、形勢和情況會是如何,以作出考量。正如我所說,如有需要,第二梯隊已經準備好隨時出發支援。
記者:特區救援隊會不會和國家救援隊聯合搜救,抑或會分開行動?今次行動是否應緬甸政府要求作出?第二梯隊的人數有多少人?
保安局局長:今次的救援隊作為國家救援隊的一部分,國家救援隊在今早較早時已經出發。抵達後,我們會和緬甸有關當局和國家救援隊一起作出協調,以決定分工情況。有關第二梯隊的人數,每個梯隊的人數都是和今次相若,如有需要,就會進行相關行動。今次的行動是應緬甸駐香港領事館作出的要求而作出,正如我剛才所說,在未收到緬甸領事館提出要求時,我們已經作好準備,所以才能在今早較早時收到派員協助的請求後,在幾個小時後就來到機場準備出發。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