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七題:推動減廢回收工作
以下是今日(四月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梁美芬議員的提問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的書面答覆︰
問題:
根據環境及生態局和環境保護署於去年十二月向本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及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提交有關推動減廢回收工作的最新進展和成效的文件,當局正研究如何優化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垃圾收費計劃),並會持續監察和評估社會民情及市民在減廢回收的參與度,預計在本年年中再次向委員匯報相關工作進度和政府對推行垃圾收費的看法。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政府目前在優化垃圾收費計劃方面有哪些具體措施;預計何時能夠實施垃圾收費;
(二)在推動減廢回收的過程中,政府如何評估市民的參與度,以及影響他們參與的因素;
(三)政府計劃如何增加廚餘回收流動點的數量,以及具體時間表為何;及
(四)針對推行塑膠飲料容器及紙包飲品盒生產者責任計劃,政府預期將面對哪些挑戰;如何確保該計劃的推行可平衡各方利益?
答覆:
主席:
雖然政府已宣布暫緩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垃圾收費)計劃,但重視減少都市固體廢物的初心從來沒有改變。就梁美芬議員的提問,現回覆如下:
(一)及(二)環境保護署(環保署)持續完善社區回收配套和加強公眾教育,致力推動社會建立良好的綠色減廢回收文化。我們會從公共回收物收集設施的使用量、回收量,以及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等數據去評估市民對於減廢回收的參與度。就此,最新的數據顯示「綠在區區」二○二四年的到訪人次大幅上升至約1 270萬,比二○二三年增加約八成,所收到的回收物重量亦按年上升接近六成。我們更成功扭轉廢物棄置量不斷上升的趨勢,都市固體廢物每日平均棄置量自二○二一年起連續三年持續下降,由二○二一年平均每日11 358公噸減至二○二四年平均每日10 510公噸,較二○二三年減少了3.4%,較二○二一年更減少共7.5%。
便利的社區回收設施和持續的公眾教育對推動和鼓勵市民參與減廢回收至為重要。從上述數據可見,隨着逐步完善社區回收網絡,市民在減廢回收的參與度持續上升。因此,環保署在今年第一季把「綠在區區」的公共回收物收集點數目大幅增加至超過800個。同時,我們推展《減廢回收約章》(《約章》)以鼓勵私人住宅處所設立便利的分類回收設施,以及加強教育和鼓勵居民實踐源頭減廢和乾淨回收。截至二○二五年二月底,已簽署《約章》的私人住宅處所共有826個,佔全港有物業管理公司/業主立案法團/居民組織的私人住宅住戶總數約四成,覆蓋約70萬個住戶。
另一方面,環保署透過「綠展隊」的外展服務,加強減廢回收的宣傳教育和社區回收支援。「綠展隊」在二○二五至二六年度會集中推行全港或區域性的減廢回收宣傳項目,包括「回收@校園」、「廢物源頭分類計劃」等計劃;更多利用社交媒體、網絡等平台進行宣傳推廣活動;加強與「綠在區區」營辦團體、地區團體、非政府機構等合作,向市民宣傳綠色減廢回收文化。此外,環保署在二○二○年推出「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綠綠賞」),提供誘因,成功推動不少市民參與廢物分類回收。自二○二四年二月起,環保署進一步擴展電子積分兌換選項,讓市民將「綠綠賞」積分轉換為更多元化的電子獎賞,包括免費港鐵車票、本地生態遊和超市禮品等,將減廢回收的習慣融入日常生活。截至二○二五年二月底,「綠綠賞」已累積超過100萬名用戶。
廢物棄置量開始穩定下降,回收率上升,可見市民積極參與減廢回收,社會亦開始建立綠色減廢回收文化。我們會繼續加強減廢回收的政策措施及宣傳教育,在現時的良好勢頭下,推動更多市民參與。與此同時,政府正檢視垃圾收費計劃,過程中會與相關持份者例如物業管理、餐飲及清潔業等界別代表接觸,持續全面評估社會民情和市民參與減廢回收的程度。政府會如期在二○二五年年中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匯報推動減廢回收的工作進度和交代垃圾收費的未來路向。
(三)截至二○二四年底,環保署已在全港的住宅樓宇安裝了約1 200個智能廚餘回收桶,並將在二○二五年把住宅的智能廚餘回收桶或廚餘收集設施增至約1 600個。環保署亦會逐步為使用量較高的公共屋邨加裝智能廚餘回收桶,以期最終達到「一座一桶」。對於因空間限制而未能設置廚餘回收桶的處所(如單幢式住宅樓宇和「三無」大廈),環保署已設立了約200個固定或流動「公眾廚餘回收點」,當中有76個是以定時定點街站方式在夜間營運的「廚餘回收流動點」,方便小型商戶和附近居民使用。為擴大服務覆蓋範圍,環保署正籌備於二○二五年將「廚餘回收流動點」的數目逐步增加至近100個,並優先考慮人口較稠密但尚未設有固定廚餘回收點的地區。透過推行各種措施,整體廚餘回收量預計將由二○二四年平均每日約280公噸逐步在二○二五年提升至平均每日約350公噸,升幅接近三成。
(四)政府計劃在今年四月向立法會提交修訂條例草案,為生產者責任計劃訂立適用於不同產品的共同法律框架。待條例通過後,我們會適時以附屬法例形式,將更多產品(包括塑膠飲料容器、紙包飲品盒、電動車電池、汽車輪胎和鉛酸電池)納入生產者責任計劃。政府正繼續與業界商討執行細節及了解其準備情況,待業界準備就緒,才會就各項計劃(包括塑膠飲料容器及紙包飲品盒生產者責任計劃)諮詢立法會,並按當時的實際情況逐步推行。
我們會與業界保持緊密溝通,並考慮他們的意見而適當地調整計劃細節,從而降低業界的循規成本、設定適切的回收目標、協助業界建立回收網絡,以及考慮提供適當的豁免等。此外,我們會提供足夠的準備期和適應期,並加強對公衆的宣傳教育,使日後各項生產者責任計劃得以順利推行。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