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節2025」六月至九月舉行 以詩舞戲樂展現千載華夏文化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策劃的「中華文化節2025」將於六月至九月舉行,其間舉辦超過280場表演藝術節目及一系列精心策劃的延伸活動、電影放映、展覽,以及社區和校園活動,並邀得多個內地頂尖藝團和藝術家來港演出並進行文化交流。文化節讓廣大市民和旅客有更多機會欣賞各具特色的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項目,並助力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弘揚中華文化,提升市民的國民身分認同及文化自信,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在香港傳承、轉化和發展。
第二屆「中華文化節」的開幕節目為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製作的現代舞詩劇《詩憶東坡》,由國際著名編舞與視覺藝術家沈偉執導,是一部將中國傳統詩詞文化與當代藝術語言和審美理念緊密結合的創新作品。劇目開創性地將現代舞蹈融合詩詞、國畫、書法、篆刻、古琴等多種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細膩解構宋朝大文豪蘇東坡的詩詞意念和家國情懷,展開一場與文壇巨匠跨越千年的時空對話。此節目由中國農業銀行香港分行贊助。
「中國戲曲節」是「中華文化節」的重要一環,今年精選六台高水平節目,涵蓋京劇、越調、秦腔、越劇、粵劇和崑劇。戲曲節頭炮開幕節目為中國國家京劇院的新編歷史劇《納土歸宋》,講述五代十國末期吳越王錢弘俶尊奉正朔、自獻封疆的歷史故事,表達以民為貴,追求和平安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神主題,立意深遠。還有多個著名劇團及藝術家的精彩節目,包括河南省越調藝術保護傳承中心、西安演藝集團秦腔青年實驗團、紹興小百花越劇團和浙江京崑藝術中心(崑劇團),並雲集多名中國戲劇梅花奬得主,包括著名京劇藝術家于魁智和李勝素、越調傳承人申小梅、秦腔藝術家竇鳳琴、譚建勳、屈巧哲、王新倉、齊愛雲和張濤、以及越劇名家吳鳳花、吳素英和陳飛等。
今年戲曲節選演多個取材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經典劇目,其中由粵劇名伶阮兆輝擔任藝術總監的《三氣周瑜》和《長坂坡》,集合本港梨園老中青三代演員傾力演出。京劇經典劇目《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越調正裝戲《收姜維》和秦腔傳統大戲《回荆州》亦會先後登場,帶一眾戲迷回到三國群雄爭霸之時。戲曲節期間亦會舉辦多項免費延伸活動,包括藝人談、大師班、講座、後台導賞活動、示範演出和展覽,讓大眾有機會深入了解戲曲文化。
延續文學藝術題材節目的還有明月耀香江—舞劇《李清照》,上海歌舞團以當代視角呈現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堅韌精神和賡續中華文脈的情懷。此舞劇融合舞蹈、音樂和舞台藝術,生動地呈現宋代美學和文人生活,讓觀眾感受中華傳統文化與當下的連接。江蘇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紅樓夢》是另一守正創新的舞台精品,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為主線,從「十二金釵」視角重構劇情,既是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致敬,亦以年輕一代視角對民族文學經典進行重新演繹。此節目由康文署與紫荊文化集團合辦。這兩個節目同時為「國風國韻飄香江」系列節目。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茶樹和製作茶葉的國家,二○二二年「中國傳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今年的「中華文化節」特設「茶文化」系列,文化節前奏節目、由香港「文化推廣大使」、國際知名作曲家兼指揮家譚盾擔任藝術總監的「譚盾WE-音樂節」亦是系列節目之一。「譚盾WE-音樂節」除有香港管弦樂團的譚盾|《茶魂》歌劇音樂會外,亦有傳統與現代敲擊樂的對話和敦煌古譜及樂舞,包括《湘西土家族女子打溜子樂團 & 香港女子打擊樂團音樂會》(世界首演作品《茶溜子》)和唐代遺失樂譜.樂舞《消失的藏經洞》,與樂迷共品茶韻,說好新時代中國非遺故事。除了舞台演出,「茶文化」系列亦特設展覽、講座和示範活動。
西安是本屆「中華文化節」的焦點城市,這座十三朝古都文化底蘊深厚,保留大量秦、漢、唐等朝代的珍貴歷史文物。文化節將西安極具代表性的戲曲劇種「秦腔」帶到香港,由西安演藝集團秦腔青年實驗團優秀演員演出經典名劇《周仁回府》,以寬音大嗓傳承忠義精神。其他精彩節目包括由香港歷史博物館與陜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聯合籌劃的「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天下一統—陜西秦漢文明展」將展出當地珍貴的出土文物,而康文署與紫荊文化集團合辦的西安戰士戰旗雜技團雜技芭蕾舞劇《天鵝湖》和康文署音樂事務處的《西安鼓樂》展覽,亦將帶領觀眾感受當地文化,促進兩地文化交流。
今年文化節繼續與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合作籌辦多項舞台演出節目,包括「茶文化」系列的粵語舞台劇《茶馬古道‧斷龍吟》、《古風‧今咏》經典文學x當代舞蹈、《詩韻中華》音樂會、《太生與老腔—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音樂會和「再現經典—京崑折子戲專場」,發揮本地文化界的團結力量,亦弘揚中華文化的蓬勃創意。《大師傳藝‧尋古知新》講座系列亦載譽回歸,邀約各文化藝術領域的頂尖專家分享真知灼見。此外,粵樂集結號的《粵韻詩鄉—楊偉傑、沙涇珊的大灣區國樂情懷》音樂會、香港天籟敦煌樂團的博物館系列:《來自文物的聲音》和錢秀蓮舞蹈團的《和‧春之祭共舞》等部分獲國家藝術基金肯定的本地優秀作品亦會在文化節期間上演。
文化節推介內地不同省市及本地的高水平舞台精品節目,其中來自福建省的泉州市提線木偶戲傳承保護中心在《古藝新姿木偶戲》中,表演者透過拉動手中絲線將精緻的木偶躍動起來,演繹多齣經典「小戲」。「上海徐匯長橋江南絲竹樂團音樂會」由來自上海的江南絲竹傳承人與青年演奏家演繹耳熟能詳的絲竹名曲。其他節目還有同為國際綜藝合家歡2025開幕節目的河南省少林武術館功夫舞台劇《少林武魂》、音樂事務處《華夏創演:MO x e–樂團》音樂會、香港愛樂民樂團與新疆藝術劇院民族樂團的《美麗新疆‧絲路情韻》音樂會、香港中樂團的第49樂季開幕音樂會《絲語‧琵琶》,以及香港舞蹈團二○二五至二六年度舞季之開季節目大型舞蹈詩《廿四節氣》等。
除了舞台演出,文化節期間亦會舉辦多項電影節目。「秦漢文脈影裡尋」精選八部以秦、漢兩代為背景的香港電影,並以冼杞然導演的《西楚霸王》(1994)(4K數碼版)揭開序幕,而「粵劇電影欣賞:關羽傳奇」放映的五部粵劇電影中則有難得一見的彩色片《關公千里送嫂》(1957)。戲曲節的「戲曲電影欣賞」以「三國戲」為主題,推介五十至八十年代多齣經典戲曲電影。楊凡導演新作《過年》(2024)將作香港首映,此紀錄片展現中國著名藝術家黃永玉在二○一二年春節除夕前與楊凡暢談人生。
上述各項節目的舉行日期和地點請參閱附件,門票四月十五日(星期二)起於城市售票網(www.urbtix.hk)發售(國際綜藝合家歡2025:功夫舞台劇《少林武魂》和雜技芭蕾舞劇《天鵝湖》、「秦漢文脈影裡尋」、「粵劇電影欣賞:關羽傳奇」和「畫說人生:《過年》(2024)」除外;香港管弦樂團的譚盾|《茶魂》現已於城市售票網發售),電話購票請致電3166 1288。四月十五日至三十日期間購買指定的「中華文化節」舞台演出節目、中國戲曲節2025的「戲曲電影欣賞」及《大師傳藝‧尋古知新》講座系列可享閃購優惠。查詢節目詳情及各項購票優惠,請致電2268 7321/2268 7323/2268 7325,或瀏覽「中華文化節」網站www.ccf.gov.hk。
為讓廣大市民有更多機會欣賞具特色的中華文化項目,除上述演藝節目外,今年「中華文化節」繼續推出多項免費亦具特色的展覽和活動,包括《漢字的奧秘》巡迴展覽、根與魂—江西贛州客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暫名)、《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覽、《書寫的力量》展覽和「茶文化」系列的《茶的歷史與藝術》展覽等。康文署亦將於六月二十二日(星期日)在沙田大會堂和沙田新城市廣場舉行《多彩華藝》嘉年華,走入社區為市民帶來不同的舞台節目選段、「喜」動圖書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攤位及表演等;九月至十月舉行的乙巳年中秋綵燈會除展示不同主題的璀璨綵燈,亦會安排各式各樣的活動。以上各項節目的詳情將容後公布。
此外,為鼓勵師生透過參與文化節活動,加深對中華文化藝術的認識,今年的「普及中華文化藝術專場」涵蓋舞蹈、戲曲、戲劇、音樂、跨媒體及電影等不同藝術形式,並設有「校園戲曲漫遊」,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對中華文化的興趣。
今年「中華文化節」委約香港著名作曲家鮑比達創作原創主題音樂,此曲以笛子和二胡作主奏,並加入中式敲擊樂元素,當中特意注入西樂和流行音樂風格,旋律優美且親民易記,為中國傳統音樂賦予當代氣息,充份展示香港多元化和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質。主題音樂將與「中華文化節2025」宣傳片一同展示,該宣傳片可於「中華文化節」網站上觀看。
「中華文化節」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呈獻、康文署轄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策劃,旨在弘揚中華文化,以提升市民的國民身分認同及文化自信,同時吸引並匯聚內地和世界各國頂尖的藝人和藝團來港交流。更多有關「中華文化節2025」的節目及活動資訊,請瀏覽上述文化節網站。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