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局長在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特別會議開場發言全文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今日(四月七日)在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特別會議的開場發言全文:
 
主席:
 
教育是培育人才的關鍵,政府非常重視教育,一直在教育投入大量資源。2025-26年度教育方面的撥款總額為1,124億元,佔政府總開支約13.7%,其中經常開支撥款為1,029億元,佔政府總經常開支17.5%,是整體政府開支的重要部分。我們堅持對教育的承擔,配合科教興國戰略,我們着力推進教育更高質量發展,建設香港成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為提升及優化教育質素,我們將在2025-26年度繼續推行新措施,為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新措施包括-
 
在支持專上及職業專才教育方面,我們會推出新一輪的15億元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鼓勵更多機構資助院校研究;增加「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名額至每年400個;設立「香港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計劃」,每學年為最多1 200名修讀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的本地學生提供奬學金;全力推進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打造「留學香港」品牌。
 
在支持自資界別發展方面,我們已提交修訂《專上學院條例》(第320章)的草案予立法會審議,進一步提升自資專上院校的管治及競爭力;同時,逐步放寬已獲批准招收內地學生入讀學位課程的自資專上院校的內地、澳門及台灣學生限額至百分之四十;又會落實新一輪的批地計劃及開辦課程貸款計劃,推動自資專上教育界別加速擴容提質。
 
在中小學教育方面,我們會持續提升教學質素,推進國民、國家安全及愛國主義教育,以全方位、全覆蓋、跨學段、跨學科的策略,讓學校將國民教育融入日常學與教之中,厚植家國情懷。同時,語文基金會預留款項設立兩項津貼,提升學生運用英語和普通話的能力。另外,由優質教育基金撥款支持的「初中其他語言先導計劃」,支持初中學生學習其他語言,進一步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我們還會推出「『智』為學理」撥款計劃,推動學校教學創新,並於初中科學科使用人工智能輔助教學。
 
而為更全面地提升師生及家長的身心健康,我們在2024年推出《4Rs精神健康約章》,並延續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及推出優化措施,加強支援高風險的學生。至於特殊教育,我們會以「加強宿生個人照顧津貼」取代「個人照顧工作員津貼」,提供彈性予相關特殊學校為宿生提供個人照顧服務。
 
為更有效運用公共資源,教育局會在不影響教育質素和教學團隊的大前提下,適當整合教育資源的運用,同時精簡程序以提升效率。2025-26財政年度推行的措施主要包括-
 
就向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大學及職業訓練局提供的經常撥款,將分別在未來三個學年及財政年度每年減少百分之二(與政府削減經營開支的幅度一致)。此外,教資會資助大學將會從一般及發展儲備基金結餘一次過退還四十億元予政府。相信各大學會有效運用珍貴公共資源,確保教學及研究質素及水平。同時,亦會抓緊國家教育強國建設的機遇,致力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
 
我們亦會調整公帑資助學校及幼稚園的一般資助約百分之二,並整合部分津貼及調整發放安排。我們會成立專責小組,以創新思維改革及整合各項給予學校的津貼,例如以整筆撥款的形式發放,讓學校按其發展需要和優次緩急,更靈活運用資源。
 
配合政府「資源效率優化計劃」,我們已經在2024-25年度,節省百分之一經常開支大約10億元,以及額外減少15億元撥款,節省共25億元,全數由教育局內部承擔,沒有扣減學校和資助機構,包括教資會資助大學和學生及家長的資助。在2025-26財政年度,我們會繼續配合「資源效率優化計劃」,額外節省百分之二經常開支,同時又額外節省40億元,即總共62億元。教育局會和教育界共同承擔,共渡時艱。
 
為了配合現屆政府的精準扶貧策略和更有效運用公共資源,我們將會因時制宜,由2025/26學年起,取消發放不設資產審查的2,500元學生津貼。對於來自有經濟困難家庭的同學,我們會透過各項經入息/資產審查的經濟援助措施,為他們提供安全網和適切的協助,其中包括:「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學費減免計劃」、「幼稚園學生就學開支津貼」、「學校書簿津貼計劃」、「學生車船津貼計劃」、「上網費津貼計劃」、「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及「在校免費午膳」等,確保所有同學不會因經濟困難而影響接受優質教育的平等機會。
 
未來一年,我們會繼續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整合和善用教育資源,提升教學效能,從大局和長遠需要謀劃,推動香港教育提速發展,發揮「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培育年青一代成為德才兼備、愛國愛家的終身學習者,以迎接未來的挑戰和機遇。
 
主席,我簡介至此。多謝。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