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三題:利用人工智能優化公共服務流程
以下是今日(四月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林琳議員的提問和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的書面答覆:
問題:
政府計劃於本年六月實施電子交通執法,就超速駕駛等交通違例事項,以電子方式代替傳統郵遞或面交形式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俗稱「牛肉乾」)。有意見認為,儘管政府致力提升交通執法流程電子化,有關流程仍未有充分利用科技提升效率及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據悉深圳市近年積極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化公共服務流程。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評估電子交通執法將如何提升行政效率及成本效益;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會否參照深圳市福田區在政務服務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經驗,以優化處理超速駕駛等交通違例事項的流程;如會,相關的計劃和時間表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會否考慮進一步將其他公務流程數字化,並引入更多人工智能工具來提升整體公共服務質素?
答覆:
主席:
就林琳議員的提問,經諮詢香港警務處(警務處)後,我現答覆如下。
(一)交通告票電子化的目的,是秉持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通過科技應用,提高輸入、記錄和檢索違例者所干犯的交通罪行及相關資料的準確度,並加快處理速度,以提升交通執法的整體效率。
警務處計劃在今年六月十五日開始實施交通告票電子化,推出電子交通執法專屬網站及流動電話應用程式,為車主及司機提供便捷的平台,核實及查閱電子通知書,並以電子途徑(例如網上信用卡及「轉數快」系統等)於網上清繳罰款,為市民帶來更便捷的公共服務。
上述措施的全面推行將減省處理紙本告票所需的時間並提升工作效率,讓警務處更靈活調派人手進行所需的各項交通管理工作。按二○二一年申請撥款開發有關系統時的估算,全面實行交通告票電子化後,可每年節省負責處理紙本告票和人手輸入檢控資料至相關系統的後勤文職人員開支約1,240萬元,而因可調派人手進行其他交通管理工作,理論上可節省的人手開支約2億3,200萬元。
(二)及(三)警務處一直與相關部門就運用科技協助交通執法上作出多方面研究,參考內地及海外地區的經驗,持續優化交通執法流程。運輸署與警務處合作在中環皇后大道中及觀塘開源道兩個路段測試自動交通執法系統,透過人工智能、視頻分析及自動車牌識別技術,實時分析車輛動態、識別交通違例情況及記錄交通違法行為和違例車輛的車牌號碼。此外,警務處正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在觀塘商貿區建立及測試全港首個「智慧交通管理系統」,安裝閉路電視鏡頭,進行實時偵測,收集車流路況數據,分析交通擠塞原因(例如出現路旁違例泊車或交通事故等),運算後自動給予警務處疏導建議,以助警務處採取針對性執法行動和運輸署考慮採取改善交通措施,改善區內交通擠塞,並進一步提升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警務處和運輸署會檢視測試成效予以優化,包括更準確辨別不同情況的違例事項等,以及就將來的檢控方案諮詢律政司的意見以作進一步研究;會考慮有關科技是否成熟可靠、成本效益和現場交通阻塞情況的因素,訂定未來路向。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