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二十題:支援照顧者的措施
以下是今日(四月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狄志遠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近年不少照顧者因長期缺乏外界支援,造成身心壓力沉重,甚至發生不幸事件。因此,有民間團體提倡設立「照顧者名冊」,以期精準及迅速識別高危個案,並提供相關支援以防止悲劇重演。此外,政府在二○二四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建立跨專業、跨機構的照顧者資料庫,以及早識別高風險個案及提供支援,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亦於本年二月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當局正積極進行該資料庫的準備工作。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政府如何定義「照顧者」,以及在識別照顧者時,政府會採用哪些具體標準和參數;
(二)政府就區分「高危」、「中危」及「低危」照顧者的具體基準為何,包括在分類時會否考慮照顧者的身心健康、經濟狀況、社會支援網絡及照顧負擔等因素;
(三)政府設立照顧者資料庫的具體落實時間表(包括分階段的推行安排)為何;
(四)現時政府在推動設立照顧者資料庫時面對的主要困難(包括但不限於跨部門協作、資訊搜集、隱私保障及資源分配等方面的挑戰)為何;及
(五)除了識別高危照顧者外,政府會否同步擴展相關支援服務(包括但不限於增加長者及殘疾人士的日間護理服務和暫託服務,以及照顧者的心理支援服務),並在豁免雙重補貼限制下恆常化照顧者津貼計劃?
答覆:
主席:
就狄志遠議員的提問,現回覆如下:
(一)政府致力提供各類服務以支援照顧者,為了符合不同人士的需要,各政府決策局和部門會就個別措施擬訂切合其特定目標和服務對象的照顧者定義,以便在各自的計劃和政策目標下為照顧者提供適切支援。
就福利政策而言,政府已由二○二三年起逐步推出多項措施,以加強支援護老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勞工及福利局和社會福利署亦致力提供各類服務以支援長者和殘疾人士的照顧者,包括經濟援助、照顧技巧訓練、輔導和情緒支援等,同時為長者和殘疾人士提供個人護理、家居清潔、康復訓練和暫託服務等,以加強照顧者的照顧能力和減輕他們的壓力。
(二)至(四)行政長官在二○二四年《施政報告》宣布,政府會研究建立跨專業、跨機構的護老者和殘疾人士照顧者資料庫,識別高風險個案,及早介入支援。資料庫初步會包括年老照顧者及低收入照顧者。由於不同機構收集資料時的用途不一定包括為相關人士提供社福支援服務,政府正與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商討如何設計數據分享方案,以符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私隱條例》)下的相關豁免。同時,我們正在整理不同資料庫的數據,以便在符合《私隱條例》的要求下,展開相關的試點計劃。
(五)政府由二○二三年起陸續推出多項措施,以加強支援照顧者。主要支援措施包括:
(i)照顧者支援專線:二○二三年九月推出24小時服務的照顧者支援專線182 183,提供即時諮詢和輔導、外展、緊急支援及轉介服務等,並為有需要的被照顧者配對暫託服務,亦為有需要的照顧者提供交通津貼,以及協助他們護送有需要的長者或殘疾人士接受暫託服務;
(ii)照顧者資訊網:二○二三年十一月推出一站式照顧者資訊網,資訊網內容涵蓋為長者/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提供的服務、照顧技巧,以及為照顧者提供的社區活動和資源等;
(iii)擴展「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支援長者及照顧者計劃」(計劃):二○二五年四月把計劃由荃灣及南區兩個試點擴展至全港18區,由關愛隊協助辨識有需要幫助的獨老和雙老住戶、護老者和殘疾人士照顧者,向他們提供關愛及支援服務,包括介紹社會福利服務及社區資訊、轉介合資格的長者和殘疾人士安裝及使用室內緊急召援系統(俗稱「平安鐘」),以及將有需要的個案轉介至社會福利服務單位跟進;
(iv)擴展暫託服務網絡:自分別二○二三年十月及十二月起,約20間「私營殘疾人士院舍買位計劃」院舍和約140間參與改善買位計劃的私營安老院,在住宿暫託宿位出現空置時,分別為社區內有需要的殘疾人士和長者提供日間暫託服務。二○二四年十二月起,約120間參與「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社區券)的服務單位,由只為社區券持有人提供「中心為本」的日間照顧服務,擴展至為任何有需要長者提供日間暫託服務,讓照顧者更能按需要選擇就近的暫託服務地點;
(v)善用科技減輕照顧者負擔和壓力:政府於二○二四至二五年度向「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額外注資10億元,並擴闊基金的用途至適合家居使用的樂齡科技產品。合資格安老及康復服務單位可申請購置合適的科技產品,供長者、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借回家中使用,以改善長者和殘疾人士的生活質素,減輕照顧者的負擔和壓力;及
(vi)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計劃及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計劃:政府由二○二三年十月起把津貼計劃納入政府恆常資助,為沒有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或長者生活津貼的低收入家庭的護老者/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現金生活津貼,以補助其生活開支。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