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三題:「農+樂」農場計劃
以下是今日(四月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月明議員的提問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的書面答覆︰
問題:
漁農自然護理署在去年六月推出「農+樂」農場計劃(該計劃),為從事商業農耕的農場提供便利。截至本年三月十四日,已有91名合資格農戶參與該計劃。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該等農戶的收入在參加該計劃後有否增加;
(二)有否統計,農戶申請參加該計劃的平均成本(包括但不限於政府的牌照申請收費、因申請食物製造廠牌照而需增加搭建物的費用等),以及農戶就參加該計劃的回本期分別為何;及
(三)鑑於有意見認為,參加該計劃的農場雖然可以提供以無火煮食方式配製的自家農作物輕食,但可製造的食物種類仍受到頗多限制,例如不允許製造水果糯米糍及水果果凍等,令農戶收回成本遙遙無期,漁農自然護理署是否知悉上述情況,以及如何與其他政府部門協調以作出改善,並協助參加該計劃的農戶可盡早收回成本?
答覆:
主席:
政府致力推動漁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並正積極推展《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藍圖》)下的各項措施,當中,為推動休閒農業的發展,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自二○二四年六月推出「農+樂」農場計劃(計劃),便利從事商業農耕的農場提供與農業相關的休閒活動作輔助業務,以增加農戶收入及推廣其農產品,亦可讓市民認識和體驗農耕。
就陳月明議員的提問,現回覆如下:
(一)計劃推出至今已運作約10個月。漁護署會於今年年中(即計劃推出一年後)向參與農場作年度跟進評估,包括統計農場的訪客人數、銷售情況和收入變化等,以收集數據作分析,從而評估計劃成效。
(二)合資格農場可免費申請參與計劃。計劃下農場可舉辦導賞團、農耕體驗和工作坊等促進農業教育的農場活動,參與農場亦可按其營運需要,向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申請食物業牌照和添加相關配套設施,以兼售以無火煮食方式配製的自家農產品。由於參與計劃的農場有不同的營運模式及財務狀況,其成本及回本期亦各有不同。漁護署沒有收集這些商業資料。
(三)漁護署一直與業界保持溝通,以了解參與農場的需求及其營運情況,並知悉部分農場希望增加可配製的食物種類。現時,食環署已為計劃訂定較寬鬆的食物業牌照條款,在此基礎上,漁護署正與相關部門商討如何可以進一步便利參與計劃的農場提供以自家農作物為主,更多元化的輕食。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