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申請逾95億元包括黃大仙建雨水蓄洪池

7項工程包括在去年發生水浸的黃大仙區。(港台圖片)
7項工程包括在去年發生水浸的黃大仙區。(港台圖片)

政府就7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向立法會申請超過95億元撥款,有關工程在全港多區,包括黃大仙、港島東區、大埔,沙田及西貢等。當局說,如果撥款獲批,計劃今年第三季起展開工程,並於2028年第一季至2030年第三季陸續竣工。

當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指出,去年9月香港接連經歷兩個極端天氣事件的挑戰,包括超強颱風蘇拉和一場特大暴雨,導致多區出現嚴重水浸。為進一步應對近年越趨頻繁的極端天氣,政府透過多管齊下的策略加強防洪能力,包括採用綜合防洪管理策略,融合不同的排水系統工程、藍綠建設、管理及應變措施等,亦會考慮不同措施的成本效益,以制訂全港性防洪策略。渠務署會繼續推展防洪基建設施,全速進行現時施工中的11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

這 7項工程包括在去年發生水浸的黃大仙區,工程包括在摩士公園建造一所容量約47000立方米的地下雨水蓄洪池及相關地面建築物;重置及優化部分摩士公園;在穎竹街、竹園道、馬仔坑道、鳳舞街、黃大仙道及蒲崗村道建造長約 1.4 公里、直徑介乎 1.2 米至 2.5 米的雨水渠等。工程預計約5年內分階段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