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測試陶瓷杯碗 三成半內腔或口緣位置釋出不同濃度重金屬鉛

消委會測試市面上較常見的30款陶瓷杯和碗。(消委會圖片)
消委會測試市面上較常見的30款陶瓷杯和碗。(消委會圖片)

消委會測試市面上較常見的30款陶瓷杯和碗,結果發現在常溫使用測試中,11款樣本亦即約3成半產品的內腔或口緣位置,釋出不同濃度的重金屬鉛,超過1成樣本釋出鎘,不過各樣本的鉛及鎘釋出量均低於國際及內地標準的安全上限。

至於13款標示適用於微波爐的樣本在模擬高溫使用下,全部樣本的內腔部分,均沒有釋出鉛和鎘,情況理想,消委會建議相關廠商審視其生產工藝和監管產品質量,進一步減少產品釋放重金屬的可能,從而降低消費者在長期使用下攝入有害重金屬的健康風險。

消委會在百貨公司和家居用品店購買15款陶瓷杯和15款陶瓷碗,售價由10元至310元不等,杯和碗的內腔是接觸食物的主要位置,消費者進食時,口唇亦會接觸到杯及碗的邊緣。消委會說,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無機鉛化合物歸類為可能令人類患癌物質,長期過量攝入會損害胎兒、嬰幼兒和兒童的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的發展,導致他們的智力下降、生長遲緩和造成過度活躍等問題。

至於鎘,長期攝入可能損害腎臟功能,部分研究相信鎘可能妨礙鈣的吸收,有機會造成軟骨症,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更將鎘及其化合物歸類為令人類患癌物質。

消委會建議消費者選購及使用陶瓷餐具時,應檢視產品標籤資料是否標示符合相關食品安全標準、或用於接觸食物的標誌、是否適用於微波爐和洗碗碟機等。另外,初次使用前,可參考內地國家質檢總局建議,以食用醋浸泡餐具數小時,若發現醋的顏色有明顯變化便應考慮停用,因為產品的鉛或鎘釋出風險一般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