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再刊來論告誡長和勿在錯路越走越遠

《大公報》再次刊登評論文章,告誡長和計劃出售港口一事上,勿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否則後果十分嚴重。
文章指出,長和集團計劃「打包」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引起海內外強烈質疑。公布至今近一個月,各界沒有看到相關企業果斷停止交易,反而看到「陰陽」兩面的操作。一方面拒絕作出任何回應,另方面在媒體上散布各種混淆視聽、別有用心的論調。
評論指,今次交易絕不可能是普通「商業決定」,港口運營權屬關鍵基礎設施,美國過往對於類似交易亦曾作出嚴格限制或被阻斷,認為在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重大問題上,必須審慎、全面考量。反問身為龍頭企業,掌握如此大規模的基礎設施,豈能沒有擔當?而中央和特區政府堅定維護國家利益的立場非常清晰,豈會存在所謂的「最初不反對」立場。
文章又指,交易的買家是貝萊德組成的財團,不論財團名稱如何,核心都是美資背景。在地緣政治下,一旦全球43個港口碼頭落入美資財團,中國的造船、航運、國際貿易,以至「一帶一路」發展都將面臨嚴重打擊,有關企業豈能以「世交」為由輕輕帶過。
評論呼籲,企業要算好長遠賬,更要算好國家發展大賬。香港的發展與國家密切相連,國家強盛則商業興盛,國家受困則企業受損。扎根香港的企業,過去從國家發展中獲得豐厚的利益,理當扛起應有責任,希望相關企業切勿作出錯誤判斷,不要一錯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