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用交友程式要留神 個人資料或轉第三方作促銷

消委會提醒使用交友程式需要留神。

【橙訊】消委會去年對九個相對較受港人歡迎的交友應用程式進行研究,發現各程式均要求用戶必需提供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居住地、電話號碼,以至年薪及總資產等個人資料,全部更預設使用者都授權可將資料用於推廣或促銷等目的。另外,消委會亦現有交友程式會按年齡而有不同收費,建議市民在註冊前應細閱相關條款。

消委會在去年10月至12月期間,以市民身份在九個交友應用程式註冊,發現所有程式都要求提供姓名、性別、出生日期、所在地、電郵地址、電話號碼等個人資料,更有程式進一步要求提供教育程度、職業、興趣,到年薪及總資產等資訊。同時所有在研究的交友程式,都預設可把用家的個人資料用於推廣或促銷等目的,只有三個可以提出退出,但表明將限制用戶的使用體驗。不過,消委會發現,當中只有八個應用程式的私隱政策有訂明相關用途,餘下的一個在經查詢後才證實亦會用作推廣促銷。

不同年齡用戶收費不同 刪除程式不等於終止服務

另外,消委會發現部分程式會按年齡或性別等條件作不同收費,例如註冊為女性可免跟男性用家交談,相反男性用家需要訂閱服務才可以主動跟女性交流。同時亦發現有交友程式根不同年齡收費,其中以38歲年齡段的用戶收費最高,較28、48及68歲的最低收費用戶,收費貴兩成至超過四成。不過,對方否認以用戶年齡作為定價標準,並稱收費受多種因素而定。

同時部分交友程式亦提供虛擬道具供用戶提用,但價格相差甚大,由最低的15元,到最高的25萬多不等。消委會提醒,交友涉及雙方的配合和溝通,且受機緣、時機、眼緣等因素影響,即使用戶選擇使用訂閱服務或虛擬道具,亦未必保證能得到更多和更好的配對,購買前宜細心思量。消委會建議市民在註冊前應細閱相關條款,同時大多數交友程式的訂閱服務,都預設自動續訂,為免不知情地繼續被收費,消費者應適時檢視及妥善取消服務,單純移除應用程式並不等於要求終止服務。

圖︰消委會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