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膠袋徵費居消費新聞榜首位 撞跌得得B賠三萬元「最離譜」

18101220pa3d.jpg

市民關注新膠袋徵費。資料圖片

【橙訊】由消委會主辦的「虎年十大消費新聞」選舉結果出爐,影響全港市民的新膠袋徵費以近3500票登上榜首,多宗疫情相關的新聞均進佔十大,其中五宗涉及快測包、航機安排、消費券及商戶結業等。至於有小童不慎撞跌大公仔模型,商戶索償三萬元事件,亦以逾3300票獲選為第二位,該事件更同時獲公眾投選為「最離譜」消費新聞。

膠袋徵費實施多年,去年12月31日起由五毫增加至一元,希望消費者進一步減少使用膠袋。「膠袋徵費加至一元 冷凍食品不獲豁免」以3463票榮登榜首,得票率佔總投票人數達73%。

2516065974rg.jpg

市民認為男童挨跌天線得得B模型須賠三萬元「離譜」。資料圖片

去年有男童不慎挨跌玩具店的大公仔模型,其家長被商戶要求賠償三萬元。其事件同樣備受消費者關注,事件在社交媒體極速升溫下,「男童挨跌天線得得B模型須賠三萬惹爭議 店方終退款致歉」以3315票獲選為第二位,同時以3308票獲選為「最離譜」消費新聞,得票率佔總投票人數達70%。

涉網購投訴逾有逾一萬宗

另外,消委會去年接獲的整體消費者投訴數字相比2021年輕微下跌趨勢,重上三萬宗的水平,合共錄得30,764宗投訴,按年上升 12%。不過,為準確反映居港消費的投訴,去年的投訴分析撇除了涉及內地消費者,投訴以香港作商業登記,但主要營運據點並非在港的內地網上購物平台相關的投訴。整體而言,消委會在去年共接獲28,338宗投訴,較2021年的26,506宗投訴增加7%,涉及金額超過 10億元。

去年涉及網購的消費者投訴逾有逾一萬宗,按年增加逾七成,佔整體投訴接近四成(38%),涉及金額更較前一年大幅增加接近一倍至超過3600萬元。去年涉及食肆及娛樂服務的消費者投訴,由前年投訴榜的第四位,一躍成為首位。全年相關投訴達3128宗,較對上一年218宗急增43%。消委會指,投訴主要涉及延期/沒有送貨/遺失佔最多(806宗),較2021年增加144%,其次是價格/收費爭議(603宗)和更改/終止合約的投訴(584宗)。

「虎年十大消費新聞」投票結果和排名如下:

未命名.jpg

「十大消費新聞選舉」旨在透過公眾投選消費新聞,提高市民對消費權益的認識,以及加強消費者自我保護的能力。今年共獲4750人投票,成功投票人士自動參加抽獎活動,並分為三個階段進行抽獎,每階段有10位得獎者,每人可獲200元禮品卡,而「終極大獎」設有頭、二、三獎各一名,頭獎可獲5000元禮品卡。抽獎結果已於2023年2月2日在《英文虎報》及《香港經濟日報》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