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樹昌:新冠疫情級別降至「戒備」在預期內 料往後會傾向「輕症多重症少」

許樹昌:新冠疫情級別降至「戒備」在預期內 料往後會傾向「輕症多重症少」

許樹昌指,接種現有疫苗後,仍能激烈體內的T細胞反應,能預防感染後患重症或死亡。資料圖片


【橙訊】政府今日公布,經參考世界衞生組織對新冠疫情的最新意見,即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以及評估本地情況和風險及病毒變異情況後,即時起將「對公共衞生有重要性的新型傳染病準備及應變計劃」下的應變級別由「緊急」級別調低至「戒備」級別。在疫情期間擔任政府專家顧問的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指,降低應變級別在預期之內,料往後會傾向「輕症多、重症少」。

許樹昌表示,隨著世衛宣布,新冠病毒不再是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加上本地接種率高,最少有80%人曾受感染,新冠病毒基本上已變成風土病,預料往後亦會傾向是「輕症多、重症少」,因此降低應變級別是預期之內。

許樹昌指,現時很多患者都自行做快速檢測,加上毋須強制呈報,因此衛生防護中心每日公布的陽性個案,已經不能反映完整實況,每日公布都無意義。

許樹昌又說,近來很多市民首次受感染,甚至二次感染,指現時流行的病毒株是XBB,對疫苗有很強的免疫逃逸,意味疫苗功效大打折扣;世衛已呼籲藥廠,研發以XBB.1.5病毒株為主要抗原的疫苗,但有需要接種疫苗加強劑的市民不應該等,強調接種現有疫苗後,仍能激烈體內的T細胞反應,能預防感染後患重症或死亡。

許樹昌:新冠疫情級別降至「戒備」在預期內 料往後會傾向「輕症多重症少」

劉宇隆指,衞生署應釋放更多人手,應對近日繼發性細菌感染個案增多的情況。資料圖片

劉宇隆:政府仍需從不同層面監測病毒數據

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形容,降低應變級別是抗疫的里程碑,亦是重要訊息,認為是復常的必經之路,市民日後應用平常心應對新冠病毒,但不代表完全不理會,強調政府仍需從不同層面監測病毒數據,包括大廈污水的病毒含量,以及呈報確診數字。

劉宇隆又指,防護中心以往每日公布呈報數字的做法,佔用很多人力資源,認為每周公布安排恰當。他又說,新冠病毒已成過去式,現在式是要「還債」,同意衞生署應釋放更多人手,應對近日繼發性細菌感染個案增多的情況。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床教授孔繁毅則指,不論應變級別是否降低,對現時疫情影響都不大,指很多市民都曾受感染,即使染疫,病情都相對輕微。

醫衞局則表示,新冠病毒現時已按一般上呼吸道疾病方式管理。抗疫專家顧問團工作隨應變級別調低而正式完結後,衞生防護中心將按現行安排,就預防及控制傳染病的策略及措施,視乎情況向常設的科學委員會徵詢專家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