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放寬港醫赴內地執業 高永文料不影響本地醫護人手供應

高永文(左二)強調,申請赴內地執業醫生主要是醫療管理人員和臨床領袖,不會影響本地醫護人手供應。

【橙訊】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今日舉辦「推廣香港與大灣區醫療聯合發展」記者會,會上嘉賓對推動大灣區醫療融合工作提出倡議,前食物及衛生局長、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榮譽會長高永文指,透過香港與大灣區的醫療聯合,兩地醫療模式會越走越近,而香港人不論在大灣區還是香港就醫,都能接受相同模式的醫療服務。

高永文表示,有30多名香港醫生正申請赴內地執業交流,除16名家庭科及普通科醫生,亦有多名專科醫生,包括心臟科、精神科、外科、臨床腫瘤科、腸胃科、耳鼻喉科、呼吸系統科、婦科、骨科及眼科。他強調,這些醫生主要是醫療管理人員和臨床領袖,不會影響本地醫護人手供應。

高永文指,現時兩地醫療制度不同,港人即使到內地就醫,亦不能服用一些香港慣向用藥。同樣地,一些香港常用的醫療器材亦不能於內地使用。雖然兩地有互通機制,內地有19間醫院可以透過「港澳藥械通」,逐項申請使用已於香港註冊的藥械,當中有20多種藥物和一些醫療器械在申請名單內,不過制度有明顯不足之處。

高永文又說,計劃其中一個條件是急,即要求藥物符合緊急的需求,而一些非緊急藥物則未能申請到在內地醫院使用。他建議,政府與內地協調,就醫院數目及可申請藥械類別進行放寬,以及提供相關資訊的透明度,讓市民和業界在求醫或行醫時,有需要都可使用此機制,亦令業界在得到許可後,不需面對入境等程序問題。

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則表示,內地應該將香港納入器官移植互通機制,內地人口數目龐大,可以增加有需要接受器官捐贈人士的配對機會。對於外界對器官移植的擔憂,他認為,整個器官移植涉及專業性,「在後巷將人體器官拿出,並移植到他人身上是絕不可能」,強調有恒常機制可以加快運送器官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