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清 |吸入「氚水」危害大 可在人體均勻分布有機會產生病變

日本決定把核污水排海,激起國內外抗議浪潮。

【橙訊】在福島核污水爭議中,日本政府不斷堅稱已透過ALPS(多核種除去設備)去除核污水內大部分放射性物質,只留下相對放射量較低的「氚」(Tritium),強調「氚」含量較國際標準為低,對公眾十分安全。然而,「氚」究竟是什麼?如何對人構成影響?小編整理資料讓讀者一目了然。

「氚」是氫的同位素,在一般環境下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放射性氣體,由於氚在現存技術上無法處理,因此排入大海會造成污染是不爭的事實。

「氚」的半衰期為12.3年,即其濃度每過12.3年就會減少一半。而它在放射性衰變中所釋出的β輻射,並未有足夠能量穿透人類皮膚表皮細胞的外層,因此「氚」在人體外只會構成有限的放射性危害。

根據日本行政機關,經濟產業省去年的報告,截至2019年12月12日,福島核污水已注滿965儲水罐,每罐約1000噸,總含「氚」量為約16克。而據日本的排放計劃,所有受輻射污染的核污水在排放之前,會先經由ALPS處理,把除了「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質淨化至符合日本原子能管理委員會規定的標準,再把含氚的污水注入海上稀釋100倍以上,最終經海底管道在離岸約一公里處排入大海。

日本政府的理據是利用海上稀釋,再延長排海時間,讓每次只排放少量含氚的廢水進入大海,這樣便可減少影響,排海時間因此需要長達20至30年。經處理及稀釋的廢水理論上與核電站一般運作時排放含氚的冷卻水無異,日本官方亦宣稱這些核污水為「處理水」。

通過皮膚吸收「氚水」 幾乎會百分百吸收「氚」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氚」通過吸入、食入和注射進入人體時,就會出現較嚴重的內照射危害,因此如果在非常接近「氚」釋出的位置,吸入「氚」氣會對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相比氣態的「氚」氣,液態的「氚水」會對健康會構成更大的危害,因為人體通過吸入和皮膚吸收,幾乎會百分百吸收「氚水」中的「氚」,並在人體中均勻分布,「氚」發出的β輻射會一直照射周圍的組織,有機會產生種種病變,直至「氚」原子衰變或通過自然排泄消失。

此外,「氚」在自然界的含量極低,所以多數是通過人工合成的方法產生,而且產量非常有限。現時全球每年的商業用「氚」出產量大約為400克,而每一克的成本高達30,000美元(約234,000港元)。因此,「氚」原本多用於軍事用途。

圖:日本復興社、互聯網、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