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倡香港爭成亞洲國際教育樞紐 加強向海外推廣吸納非本地生

周文港表示,府要從加強向海外推廣香港教育、釋放教育資源活力、統籌完善配套支援措施等方面多管齊下。

【橙訊】有機構近日發佈一份名為《香港發展國際教育樞紐的對策建議》的研究報告,旨在推動香港成為亞洲的國際高等教育樞紐。該報告由思路研究會、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香港高等教育評議會和周文港立法會議員辦事處共同發布。

研究報告指出,在以創新為主導的發展模式下,全球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然而,近年來香港面臨人口減少的影響,教育需求逐步減少,導致許多中小學面臨縮班甚至關閉的危機,而自資高等教育學校的招生情況亦不理想。因此,推動香港建設國際教育樞紐被視為解決這一藍子問題的重要途徑。

立法會議員周文港表示,根據資料,去年香港的非本地學生人數為43,700人,而同期新加坡的非本地學生人數為79,300人。他指,雖然新加坡的面積和人口比香港少,但其非本地學生人數是香港的1.8倍。他認為,香港無法以「無人無地」為藉口,並且認為香港能比新加坡做得更好。他舉例說,英國是全球的「留學大國」,有68萬留學生,其中17萬來自中國、12.6萬來自印度、4.4萬來自尼日尼亞。他認為,如果香港要成為教育樞紐,應該仿效其他國家,吸引更多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包括非裔學生。

他建議,政府要從加強向海外推廣香港教育、釋放教育資源活力、統籌完善配套支援措施等方面多管齊下。在專上教育方面,他建議政府盡快分階段全面取消資助院校兩成、自資院校一成的非本地學生收生限制,以吸引更多的非本地學生來港就讀。同時,他還建議政府更新《內地與香港關於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備忘錄》,以便更多本地自資院校能夠吸納非本地生,特別是內地生。他又提出可考慮由香港副學位,或內地大專程度開始承認學位程度,以擴大香港資助及自資院校招收特定應用學科學生的範圍。

在職專教育方面,周文港指,香港應向境外人士開放副學位以下的職業教育課程,例如建造、廚藝、旅遊和汽車維修等領域的職業文憑和證書課程,從而滿足需求並促進國際交流。他認為政府有責任建立更多的職業培訓機構和國際教育樞紐,為國際學生和專業人士提供在香港接受高質量職業培訓和進修課程的機會。

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何濼生表示,英國、澳洲、新西蘭和新加坡等國家在教育產業國際化方面取得成功,吸引了眾多國際學生並為當地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例如,英國高等教育機構在2020至2021年度的總收入超過400億英鎊,其中絕大部分來自海外學生的學費。同樣地,澳洲的教育產業為該國經濟帶來了超過290億澳元的增長。他提到這些國家在教育產業國際化方面的共同特點,包括發展規劃、對外推廣機構、便利的簽證、多樣化的獎學金和全面的支持措施。這些經驗對於香港發展國際教育樞紐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香港高等教育評議會常務理事、港專學院協理副校長林森建議,政府放寬來自中國內地、澳門、台灣和亞洲其他國家的中小學生來港就讀的限制,同時建議政府考慮開辦公辦中小學自費學位,並為來港未成年學生的直系親屬提供有期限的陪讀簽證。

在配套措施方面,林森建議,可借鑒新加坡等地的經驗,在香港為非本地學生提供「安全、友善、易於適應」的各類宿舍,長遠亦能解決本港近年工廈和寫字樓用地過剩的問題。他又認為政府需要構思和設計更加靈活的文化政策,創造包容且具有凝聚力的社會文化環境,進而吸引非本地人才在香港落戶並持續發展。

思路研究會研究總監王昊表示,香港目前面臨人口外移、少子化、人口老化和勞動力錯配等四大人口危機。建設國際教育樞紐,除了能為香港未來發展培養和儲備人才,亦有助提升本地學生國際視野,助力國家提升對外軟實力。

圖: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