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會丨你看懂了嗎——杭州亞運會開幕禮上的關鍵元素

新華社杭州9月23日電(記者馮源、夏亮、段菁菁)以「潮起亞細亞」為主題,23日晚,杭州亞運會開幕禮在「大蓮花」杭州奧體中心球場舉行。

以良渚之光交映秋分之輝,桑治韻畫卷中處處見風雅,「大蓮花」里錢塘潮湧……開幕禮唯美驚豔瞬間中的匠心獨運,你都看懂了嗎?

這是9月23日拍攝的杭州奧體中心球場。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這是9月23日拍攝的杭州奧體中心球場。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秋分

香港時間9月23日14時50分,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這一天,晝夜均、寒暑平,是人們感受最舒適的時候。

杭州農曆博物館館長張放說,二十四節氣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蘊藏著深邃的中國智慧,是先人觀察天象時發現的。他們最早發現了「二至」,即冬至和夏至,隨後發現了「二分」,即春分和秋分。

「‘至’是極致,有極致就要有均衡,於是就有了‘二分’,這體現了注重均衡的中國傳統文化。」張放說,秋分也是秋天的中點,是豐收在望的季節。導演團隊表示,本屆亞運會在秋分開幕,希望運動員們在賽會上「豐收」。

潮湧

杭州奧體中心球場位於錢塘江南岸。浙江慳錢塘江管理局專家包增軍和葉曉劼介紹說,現行的江道是明清時期逐漸北移定型的。在桑治代,「大蓮花」的位置位於江中,是驚濤澎湃的江面,上演過一幕幕「弄潮兒向濤頭立」的精彩畫面。

9月23日,演員在開幕禮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9月23日,演員在開幕禮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錢塘潮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就有記載,到南北朝進入強盛期。導演團隊認為,潮最能代表浙江的地域特色,文藝演出中篇「錢塘潮湧」以「潮」為主題,展現「水浪之潮」「體育之潮」「時代之潮」的蓬勃景象。

開幕禮上,觀眾在現場大屏上看到的「潮汐樹」,正是錢塘江大潮退去後留下的潮溝。而為了生動展現潮水的形態,團體還大量運用流體計算技術,生成了三維立體的「浪潮」。

水脈

這是9月23日拍攝的開幕禮現場。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這是9月23日拍攝的開幕禮現場。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在開幕禮文藝演出中,水是貫穿始終的核心元素。導演團隊表示,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中國文化中有「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思想。而杭州更是一個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城市。

迎賓表演的「水」展現了五千年前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的中國智慧;演出上篇的「水」是水墨入詩畫、煙雨染江南的唯美畫卷;中篇的「水」演變為波濤洶湧、潮起之江的動感浪花;下篇的「水」是綠水青山,是生態文明,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同時也寓意著中國與亞洲各國山水相依、攜手同行的狀態。

良渚

開幕禮文藝演出甫始,一隻飛鳥就映入了觀眾的眼簾。它的原型是良渚遺址中反山大墓出土的玉鳥。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館長、浙江省考古學會會長劉斌說,良渚玉器中不但有玉鳥,還有不少帶有鳥紋,良渚先民視鳥為神的載體和化身。

位於杭州市區西北部的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2019年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古城,以美輪美奐的玉器、氣勢宏偉的三重城、規模宏大的水利工程,證明中國當時就有了偉大的史前稻作文明和城市文明。

這是9月23日拍攝的開幕禮文藝表演。新華社記者 陳益宸 攝這是9月23日拍攝的開幕禮文藝表演。新華社記者 陳益宸 攝

文藝演出中,還可以看到玉琮、神徽、古城等一系列良渚文化元素。內圓外方的玉琮是杭州亞運會的一大寵兒,從吉祥物、火炬到獎牌,不少設計都有它的「元素」。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向明說,玉琮上大下小象徵天地,中央的穿孔既是溝通天地的通道,也是旋轉的宇宙中軸,它是中華文明最早的宇宙觀模型,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重要文化標識。

西湖

9月23日,杭州亞運會組委會主席、浙江省省長王浩(前中)在開幕禮上致辭。新華社記者 陳益宸 攝9月23日,杭州亞運會組委會主席、浙江省省長王浩(前中)在開幕禮上致辭。新華社記者 陳益宸 攝

在開幕禮現場的巨幅網屏上,西湖時常作為背景出現,近景是三潭印月的石塔,遠處是湖面青山。2011年6月,西湖文化景觀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從唐代起,曆代文學家和畫家就留下了無數描繪西湖美景的詩篇和畫卷。以西湖十景為代表的西湖景觀,極為清晰地展現了中國景觀的美學理想,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園林設計影響深遠。

運河

開幕禮現場出現了杭州拱宸橋的形象。始建於1631年的拱宸橋,是京杭大運河南端的標誌性建築。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拱宸橋作為運河水工建築,成為一處遺產點。

這是9月23日在開幕禮上拍攝的演出。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這是9月23日在開幕禮上拍攝的演出。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智慧交通分公司高級工程師張玉傑說,以拱宸橋為代表的薄墩薄拱石拱橋是中國古代石拱橋三大類型之一,解決了江南平原地區石材不足、運河行船需要一定橋高這兩個難題。

從某種意義上講,杭州是一座應「運」而生的城市。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館長葉豔萍說,京杭大運河在杭州與錢塘江連通,過江後又經過浙東運河入海,這使杭州擁有了「咽喉吳越、勢雄江海」的地位,由此成為東南名城。

桂花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在白居易當杭州「市長」的時代,賞桂就與觀潮相提並論,成為秋日杭州兩大賞心樂事。

1983年,杭州市將桂花確定為市花。據杭州市園林文物局統計,全市桂花種植數量已有500萬株。桂花不僅可以觀賞,還是美食食材,可用於製作桂花糕、桂花糖、桂花蜜餞、桂花圓子、桂花糖藕等。

9月23日,演員在開幕禮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9月23日,演員在開幕禮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亞運會舉辦期間,正是金桂飄香之時,杭州大街小巷都能聞到桂香。在開幕禮上,數百名杭州大學生手持金桂走入場內,共同點亮綿延悠長的「金桂之江」,仿真桂花瓣飄散而來,桂花香氣襲人,也是在預祝運動員們賽場折桂。

名畫

在開幕禮上,導演團隊讓《千里江山圖》和《富春山居圖》動了起來。兩幅國寶級名畫通過數字技術,成為移動的山水。

9月23日,演員在開幕禮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9月23日,演員在開幕禮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千里江山圖》是北桑治畫家王希孟的作品。它是絹本設色畫,以大青綠設色,山勢綿亙、視野開闊、構思奇巧,代表了桑治代繪畫的最高成就。

《富春山居圖》則是「元四家」之首黃公望的代表作。它是紙本水墨畫,描繪了初秋時節富春江兩岸的秀麗風光,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錶達得淋漓盡致。整幅畫面林巒渾秀、草木華滋,充滿了隱者悠遊林泉、蕭散淡泊的詩意。

風雅

開幕禮上安排了文人雅集的場面,從書法、繪畫、點茶、焚香、篆刻、對弈、舞劍、吟詩等多個方面,彰顯「風雅處處是平常」的江南生活美學。

9月23日,演員在開幕禮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9月23日,演員在開幕禮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桑治詞是繼唐詩後中國文學又一個高峰,桑治詩也有相當高的藝術成就。導演團隊介紹說,此次演出也隱藏著一個詩詞大會,有潘閬觀潮後的「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有李清照吟桂花的「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也有蘇軾酒後寫下的「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科技

9月23日,演員在開幕禮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孟晨光 攝9月23日,演員在開幕禮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孟晨光 攝

開幕禮實現了兩個首創:3D雙威亞首次應用於大型運動場,首次採用「數實融合」的點火方式。

導演團隊介紹說,3D雙威亞是專門為本次開幕禮設計的,兩個演員身上都有4根控制不同方向的鋼絲繩,最快飛行速度是每秒4米。在飛行過程中,系統可以自動檢測軌道是否安全,如果可能出現摩擦碰撞,就會停止飛行保護演員。

這是9月23日拍攝的開幕禮現場顯示的亞運數字火炬手人數。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這是9月23日拍攝的開幕禮現場顯示的亞運數字火炬手人數。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而「數實融合」的點火方式,則是讓之前報名參加火炬傳遞的上億「數字火炬手」化身上億光點,彙聚在江面上,形成「數字人」,踏著浪花來到「大蓮花」上空,與最後一棒火炬手共同點燃主火炬塔,最大限度地體現全民參與,體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裸眼3D、AR數字穹頂、3D雙威亞、流體計算和185米寬、15米高的網幕等技術,實現了立體美學和東方美學的融合,也實現了技術和藝術的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