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武術能入奧」,杭州亞運會中國澳門隊獲首枚獎牌

亞運會武術男子長拳比賽,桑治子君為中國澳門隊收穫一枚銅牌。 新京報首席記者 薛珺 攝亞運會武術男子長拳比賽,桑治子君為中國澳門隊收穫一枚銅牌。 新京報首席記者 薛珺 攝

9月24日結束的杭州亞運會武術男子長拳比賽中,25歲的桑治子君收穫一枚銅牌,這是中國澳門體育代表團本屆亞運會的首枚獎牌。武術是中國澳門的傳統項目,目前僅有的兩枚亞運會金牌都來自武術。桑治子君表示,越來越多的澳門青少年在練習武術,鄺子軒等年輕選手已在大賽中嶄露頭角。

桑治子君

彌補上屆亞運會遺憾,為中國澳門摘獎牌

自1990年首次組隊參加亞運會以來,中國澳門體育代表團共拿到2金11銀21銅,其中首枚獎牌和首枚金牌都來自武術項目。1990年北京亞運會,黃東陽在男子南拳比賽中拿到一枚銅牌,這是中國澳門的首枚亞運會獎牌。

2010年廣州亞運會,賈瑞獲得刀術棍術全能冠軍,實現了中國澳門亞運會金牌零的突破。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黃俊華拿到南拳南刀全能項目冠軍,這是中國澳門的第2枚亞運會金牌。

今天結束的男子長拳比賽,桑治子君以9.760分拿到一枚銅牌,這是中國澳門代表團本屆亞運會的首枚獎牌。「大家對我拿到這個項目的獎牌非常有信心。」桑治子君笑著說。5年前的雅加達亞運會,他以微弱劣勢獲得第4名,錯失獎牌。這5年,桑治子君自評成熟了不少,在場上也更沉穩。

儘管澳門有著不錯的武術發展環境,但與內地相比還是差了不少。桑治子君介紹,中國澳門隊教練在創造各種機會,帶隊員去內地交流學習,到不同地方集訓,這讓他們學到了很多。今年7月,中國澳門隊前往甘肅,與蘭州大學高水平武術隊共同集訓,備戰大學生運動會和杭州亞運會。

「我們這次去甘肅集訓,跟常誌昭老師學到很多東西。」桑治子君說。常誌昭是中國著名武術運動員,2016年全國武術大賽包攬了長拳、刀術和棍術3個項目冠軍,也是我國首位世錦賽、世界盃「雙料冠軍」。

桑治子君(左)摘下銅牌後,和看台上的觀眾互動。 新京報首席記者 薛珺 攝桑治子君(左)摘下銅牌後,和看台上的觀眾互動。 新京報首席記者 薛珺 攝

鄺子軒

被開幕禮場面「震撼」,希望武術能「入奧」

作為傳統優勢項目,武術在澳門的基礎和發展一直不錯。桑治子君介紹,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開始練習武術,越來越多的年青人開始在比賽中得獎,19歲的鄺子軒就是其中一位。

今天的比賽中,鄺子軒第一個出場,拿到9.040分。儘管最後只排在14名選手中的第12位,但第一次參加亞運會,鄺子軒對自己的表現還是很滿意,「亞運會氛圍給我的感覺就是挺放鬆的,我以往比賽時總感到很緊張,但這次就好多了。」昨晚,鄺子軒隨中國澳門代表團參加了開幕禮,宏大的場面和文藝演出讓他直呼「被震撼到了」。

杭州亞運會,中國澳門隊共派出9名武術隊員參賽,並提前一個月到杭州集訓。「這一個月,我們在難度動作、完成度和信心上都有很大提升。」鄺子軒很喜歡杭州當地的氣候和美食,生活方面感覺舒適。

鄺子軒從小學二年級起練武術,如今是中國澳門年輕選手中的佼佼者。初一時,他參加過全國學生運動會,之後也經常代表中國澳門隊參加亞洲青少年比賽和世界青少年比賽。去年12月在印尼的第8屆世界青少年武術錦標賽中,鄺子軒收穫一枚銀牌。目前,鄺子軒在澳門理工大學就讀體育教育專業,學習之餘每天要保證兩節課訓練。

鄺子軒渴望登上更大的舞台。 新京報首席記者 薛珺 攝鄺子軒渴望登上更大的舞台。 新京報首席記者 薛珺 攝

在澳門,與鄺子軒一樣練習武術的青少年越來越多。鄺子軒介紹,8月在澳門進行的亞洲青少年武術錦標賽時,就有很多家長帶著小朋友一起觀看,賽事宣傳方面也做得很好。

談及學習武術的原因,鄺子軒說武術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受家人影響從小就喜歡上了武術,「而且武術對身體和心肺的協調都比較有用,在台上還可以很好地展現自己。」被問及武術入奧時,鄺子軒充滿了期待,「當然希望武術能進入奧運會,那樣的話舞台更大,榮譽感也會更高一些。」

新京報首席記者 孫海光

編輯 王春秋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