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真誠斡旋巴以衝突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

4月17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分別與巴勒斯坦及以色列外長通話。在與巴勒斯坦外長馬立基通話時,秦剛表示,近期,巴以衝突加劇、緊張局勢升級,中方高度關注,已推動聯合國安理會舉行磋商,並同國際社會密切溝通,努力推動局勢降溫。在與以色列外長科恩通話時,秦剛表示,各方應保持冷靜克製,製止過激和挑釁言行。中國外長就巴以緊張局勢同時致電雙方外長頗為罕見。然而,如果回顧以往中國在巴以問題上的一貫勸和立場,也就不感到意外了。另外,中國在中東外交上持續發力,在成功主導斡旋沙特阿拉伯與伊朗冰釋前嫌後,中國也希望在巴以問題上久久為功,助推巴以實現和平。

長期以來,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陷入了“衝突—報復—停火—再衝突”的循環暴力升級怪圈。自2005年以色列軍隊撤出加沙地帶後,每隔幾年,以色列和控製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哈馬斯力量就會爆發衝突,給雙方造成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

當地時間2023年2月23日淩晨,加沙城,以色列發動空襲後,加沙城的建築物上空升起濃煙。圖/視覺中國當地時間2023年2月23日淩晨,加沙城,以色列發動空襲後,加沙城的建築物上空升起濃煙。圖/視覺中國

尤其是,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災難日趨嚴重,引起國際社會的持續關注。更為嚴重的是,近幾年來,巴以暴力衝突已經擴散和蔓延到耶路撒冷城郊和約旦河西岸地區。每年四、五月份,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一些重要節日期間,巴以暴力衝突更是週期性爆發,雙方的人員和財產損失越來越嚴重,聯合國也不斷就巴以緊張局勢召開會議,呼籲巴以停火止暴。

但遺憾的是,受巴以內部各自某些政治因素的影響,以及個別大國對以色列濫用武力的偏袒,巴以始終無法達到停止暴力、走向和解的短期前景,更無法實現和平共處的長遠目標。

巴以衝突是中東和平進程的核心問題。自1991年馬德里中東和會啟動中東和平進程以來,中國開始以積極姿態參與中東和平進程。為了積極和有效推動巴以和談與和平,自中國於2002年設立中東特使(2019年更名為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以來,巴以問題始終是中國中東特使斡旋中東問題的核心議題。迄今五任中國中東特使已先後數十次前往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約旦等中東相關國家調解和斡旋巴以衝突問題。據媒體報導,在中國與沙特阿拉伯、伊朗在北京和談達成沙伊和解的《北京宣言》之際,中國中東問題特使翟雋正在出使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顯示中國的中東外交正在不同軌道上有序推進,巴以問題成為中國中東外交的最新努力。

當地時間2023年2月20日,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聯合國安理會就中東局勢舉行會議。圖/視覺中國當地時間2023年2月20日,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聯合國安理會就中東局勢舉行會議。圖/視覺中國

一個時期以來,隨著中東地區熱點頻發,巴勒斯坦問題出現了被邊緣化的跡象,但中國一直在積極推動解決巴以問題,呼籲巴以直接對話。近年來,中國開始為中東地區實現和平穩定提出“中國方案”。在巴以問題上,中國自2013年以來先後提出推動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四點主張”、和平解決巴以衝突的“五點和平倡議”、落實“兩國方案”的“三點思路”等,堅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事業。

近年來,中東局勢總體緩和,地區衝突明顯降溫,唯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關係仍然緊張。包括聯合國、歐盟、阿盟、法國、俄羅斯在內的國際社會和有關國家,近年來也在不同的場合呼籲召開新的多邊中東和平會議,但始終無法如願。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外長同時與巴勒斯坦、以色列外長通話,不禁使外界愈發期待中國能夠在推動巴以僵局破繭過程中起到積極作用。

中國在巴以問題上沒有任何私利。調解巴以衝突不僅是中國中東外交的下一個“發力點”,而且是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外交總目標的一次生動實踐。當然,巴以問題錯綜複雜,雙方亦需要摒棄前嫌,為雙方人民的子孫後代著想,為這一片流淌牛奶和蜜的土地上重新開啟信任與和平之光。

作者:餘國慶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樂水 安然 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