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蟲“侵襲”紐約上空,市政府也懵了
紐約市民對這些微小但眾多的“空中入侵者”反應強烈,恐慌情緒在迅速蔓延和發酵。
全文2233字,閱讀約需4分鍾
撰稿/陶短房(專欄作家) 編輯/遲道華 校對/劉軍
當地時間6月23日起,美國第一大城市紐約上空,就被來路不明的大批小飛蟲“遮斷”了。現在,有愈演愈烈之勢。
━━━━━
飛蟲遮天蔽日
7月1日的美國廣播公司(ABC)播放了“飛蟲入侵紐約領空”的詭異畫面:無數乍看分辨不出究竟是何方神聖,細看全是比蚊子更小的白色或綠色飛蟲的“飛行軍”,控製了曼哈頓、布魯克林等紐約大都會鬧市區的街道上空,並在人們頭頂、眼前和耳邊飛來晃去。
一位記者經過數日觀察後指出,“飛蟲入侵”被普遍察覺是在6月23日黃昏,但真正開始可能更早,如今則到了“讓人連嘴都張不開,因為一張嘴就可能生吞好幾隻”的地步。
一些好事的紐約網民連日來不斷在網絡社交平台上傳、分享“飛蟲來犯”的視頻和圖片。
在一位大鬍子網友分享的視頻里,綠色的小飛蟲“占領”了他的美髯,當他在布魯克林街頭騎行時,連人帶車都被籠罩在厚厚一層“蟲殼”之內。另一位網友分享了這些“肉眼幾乎看不見卻無處不在”的小飛蟲,爬滿自己和家人衣服、頭上的畫面,並附上“令人作嘔”的解說詞。
觀察家們指出,這些神秘的飛蟲全天都有,但最猖獗的活動時間是黃昏前後,簡直到了“遮天蔽日”的地步。
隨著飛蟲成為大都會紐約的最新“地標”,這座有著長長一串綽號的名城又多了個“小名”:“蘋果蟲”(Bug Apple)。
━━━━━
恐慌情緒在蔓延
連日來,紐約市民對這些微小但眾多的“空中入侵者”反應強烈,恐慌情緒在迅速蔓延和發酵。
一位在推特上發佈視頻的紐約男子質問紐約市政當局,“能給個合理的解釋麼?它們為什麼來我們這,它們究竟是什麼,它們會對我們造成哪些危害”?這位男子驚呼“這感覺彷彿世界末日”。
當然,作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都市,紐約人對“宗教迷信”大多隻是隨口戲言,但這不意味著他們對這些“來犯之蟲”滿不在乎。
最大的擔心是所謂“嗜火擔心”。就在三週前,紐約城經曆了罕見的“霧霾蔽日”,白日能見度慘不忍睹,甚至進出航班都受到嚴重影響。有關方面稱,是肆虐加拿大且久撲不滅的山火造成大量懸浮顆粒,隨季風“入侵”所致。
由於加拿大山火至今並未撲滅,已被“連累”多日的紐約市民不免產生“合理聯想”,猜測這些不知名的小飛蟲也是被加拿大山火“喚醒激活”,步懸浮顆粒後塵,飛來紐約的“嗜火性飛蟲”。
還有一些市民認為,紐約空氣質量下降導致了包括“飛蟲入侵”在內的一系列“作妖怪事”。
上個月,紐約市長亞當斯承認,紐約市區上空的空氣汙染已罕見地達到“不健康”水準。要知道,因為被大西洋、哈德遜河和東河環繞,且地形得天獨厚,人口密集、人類活動旺盛的紐約大都會從來不是個空氣質量很差的地方。
可如今,先是加拿大山火送來“霧霾橙”,繼而又有來路不明小飛蟲送來“飛蟲綠”,這難道還不足以讓人心慌麼?
有人因此調侃“大紐約的吸引力”,稱加拿大霧霾、“舊約飛蟲”,有翅膀的、沒翅膀的都往紐約飛。
針對市民的恐慌,紐約市政當局急忙發佈新聞公告,讓市民“切勿大驚小怪”。紐約市衛生局在公告中承認“這的確很煩人”,但信誓旦旦保證“這些昆蟲不會對公共健康構成已知的風險,我們將審查這些蟲,並將分享任何重要的健康信息”。
但許多市民並不買賬。一位市民在社交網絡平台反唇相譏,問“能確切告訴我這是什麼蟲麼?蒼蠅還是蚊子?連什麼蟲都還沒搞清楚,怎麼就知道‘無風險’?”
在著名電子報紙《赫芬頓郵報》上,一位作者調侃“市衛生局迫不及待發佈安民告示,但迄今連‘這是什麼蟲’都語焉不詳,這種安撫無疑缺乏說服力,還不如老老實實說沒弄懂來得好。”
━━━━━
到底是什麼?
一些和州政府、市政府有合作關係的專業人士表示“並沒有什麼大不了”。
康奈爾大學紐約州害蟲控製項目成員考夫曼和莫諾認為,構成紐約“來蟲”主體的是長出翅膀的蚜蟲幼蟲。它們之所以數量空前,是因為剛剛過去的冬天,是紐約多年罕見的一個暖冬,紐約1月平均氣溫高達43.5華氏度(約6攝氏度)。
“它們只是在覓食而已,沒啥好大驚小怪的,像大多數乍看很怪的事一樣,不久後它們就會迅速消失,就像它們出現時那樣突然”。
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昆蟲學家格里馬爾迪甚至試圖說服紐約人相信,這“是福不是禍”:“難道不是因為我們停止了噴灑農藥,才有如此多的小蟲生機勃勃?這意味著我們擁有了一個健康的環境。”
但另一些專家則不敢如此樂觀。他們坦率指出,既然市政府和專家都還沒把這次“飛蟲來襲”的細節搞清楚,就不該如此匆忙地散佈那些連自己都未必相信的“結論”。
考夫曼和莫諾的同事、康奈爾大學教授甘格洛夫就批評紐約市衛生局前述新聞公告,認為“蚜蟲毫無疑問是害蟲,即便它確實對城市居民無害,那麼此時此刻出現如此之多肯定是不正常的。”
這位昆蟲學家指出,如果真的是蚜蟲,問題恐怕會很麻煩。因為和其他大多數蟲類不同,蚜蟲可以“孤雌生殖”,即雌性可以單獨生下雌性。
這意味著在合適環境下,蚜蟲種群可能在短時間內成倍激增。而最適合帶翅蚜蟲種群的環境,是高溫、高濕、多雨——沒錯,這正是紐約夏季最經典的氣候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