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觀察|入“海”色變!日本排放百萬噸核汙染水會帶來哪些影響

核污水排放示意圖。核污水排放示意圖。

封面新聞記者 邊雪 見習記者 車家竹

經由1公里的海底隧道流進太平洋,200噸的核污水正在等待排放,沿著福島海岸線邊上,蔚藍的海面已經變得渾濁,並逐漸擴散至海洋深處。

當地時間8月24日13時,日本單方面強行啟動福島核污水排入海洋,未來17天內排放7800噸,而根據日本福島目前存放的核污水,這一排汙進程將持續數十年。

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指出,福島沿岸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從排放之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將擴散到太平洋大半區域,3年後,核污水將隨著海流逐漸抵達美國和加拿大西海岸,10年後蔓延至全球海域。此外,由於洋流的影響,美國海岸線未來海水的輻射濃度可能更高。

核污水雖從日本入海,卻影響著全球的生態和全人類的健康,正引發全球熱議。在質疑、反對之餘,還有一些現實情況是我們需要瞭解的。

日本核污水排放計劃

往大了看:

漁業資源還好嗎?海底生物還好嗎?

這場排放並非新鮮事。早在2011年3月福島核事故就已短期集中排放, 現在對海洋的影響逐漸降低。但本次福島核污水排放是一個中長期持續排放, 最長可達50年。

湖北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院長助理熊興曾指出,5到10年後,日本排放的核污水將影響整個地球海洋環境。而且這種破壞和影響是一種不可逆的影響,是長期和持續的影響。

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福島核污水的排放區域位於全球重要的海洋漁場-北太平洋漁場, 我國在北太平洋漁場的主要漁業資源包括太平洋巴特柔魚、太平洋褶柔魚和秋刀魚等。我國沿海捕撈產量較高的鮐魚、竹莢魚、鰻鱺、太平洋褶柔魚、遠東擬沙丁魚、秋刀魚等漁業資源的洄遊路線經過日本沿海時也會受到福島核污水排放的影響, 使得這些漁業資源遭受放射性汙染, 甚至影響全球的魚類遷徙,並將影響我國漁業資源,魚類受到高於有效劑量的輻射將導致生命力下降, 破壞其組織和細胞再生功能, 造成魚類種類和數量的減少。

美國權威海洋學家羅伯特·里士滿審查了東京電力公司和日本政府提供的所有數據,並曾參觀福島核電站,他認為“稀釋汙染的概念,已被證明是錯誤的”“海洋生物的特性(通過食物鏈不斷富集)會削弱稀釋作用。”

更重要的是,核汙染水中的放射物會造成海底沉積物進一步封存。

通過生物擾動,可使沉積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快速向下混合,有助於降低表層沉積物放射性核素濃度,減少沉積物一水界面的生物吸收, 但生物擾動也可以使汙染沉積物在數年到數十年的時間尺度上重新返回海水中。

因此, 沉積物再懸浮、生物擾動和沉積物孔隙水交換將會影響放射性核素在沉積物中的分佈, 海底沉積物中的放射性物質可成為一個長期的汙染源。

核污水排放後海面顏色變化。

往小了看:

海鮮還能吃嗎?化妝品還能用嗎?要囤鹽嗎?

在核污水排放中,外界非常關心的話題就是放射性元素對於人體是否有害?日本方堅稱,核污水的排放對人的危害已降到最低。作為日本的鄰國,中國、韓國、菲律賓等國的民眾仍表示憂慮。

福島核事故後, 研究者在福島附近海區的浮遊動物和魚體中檢測到Cs同位素和110mAg。這些放射性同位素是揮發性的物質,不單單汙染海洋,它可以存在於土壤、空氣中,所以對農產品、日用品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也就是說,無論是食品、還是護膚品衣物等,長期看來,都會受到一定影響。

核放射元素對人體造成的損害。

“核污水排海不僅會影響生態環境,更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威脅!”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臨床營養與微生態科副主任馬騰輝介紹,核輻射會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皮膚三條途徑進入人體,在體內的放射性物質會持續發射多種射線,引起“內照射”,當放射性物質達到一定濃度時,便會對人體產生損害。

作為中國化妝品第一進口國,日系化妝品一直出現在美妝產品中,核廢水排放可能會對海洋來源的原料產生影響,如很多化妝品原料中會出現的海藻、魚膠原蛋白等。除了直接來自海洋的化妝品原料外,還包括了一些放射性元素可能會被海洋生物富集,並被帶入化妝品原料的情況。

對此,多家洗護、美妝品牌客服對產品是否會受排放核汙染水影響作出回應,紛紛自證清白。日本知名品牌珂潤(花王)回應稱,通過花王中國旗下各公司官方途徑進口的商品都會接受放射性物質的相關檢測,也都通過了中國海關的檢測,只有符合國家標準的產品才能進關,所以購買的商品是可以正常使用的。SK-II客服回應稱,SK-II產品的產地位於日本西部滋賀縣,遠離日本福島核電廠,工廠周圍區域也未檢測到任何輻射危險,因此SK-II產品尚未受到排放核汙染水的任何影響,消費者可以放心使用和購買。

SK-II曾針對核污水排放問題做出回應。

而海洋環境和海洋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 是通過生物富集和食物鏈富集效應進入海洋水產食品的。人們食用汙染的水產品後放射性核素會在人體內累積, 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內後有各種破壞路徑,即使微量也會對局部器官產生很大破壞,發生局部癌變的風險增大,長期食用會引起慢性疾病, 甚至致癌。

一旦核汙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質通過食物鏈的方式,進入到人體內部,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一擲在體內就如同一個定時炸彈,破壞人體細胞、組織和器官,導致不同程度的生理和病理反應。

在核污水排海開始後,日本全國漁業協會聯合會(全漁聯)表示:“反對核污水排海的立場,沒有絲毫改變”。該機構還表示,核汙染水入海正加劇日本全國漁業人員的不安情緒,並稱“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能(讓漁民)放心地進行漁業生產”。

民眾抗議日本核污水排放。

核汙染水大規模排海,進口海鮮還能吃嗎?無論深海還是近海的海鮮,可能會不同程度受到汙染和影響,不同生物體對不同核素具有不同的富集能力, 如2011年6月在福島附近海域的魷魚和蟹中未檢測到 Cs同位素, 但檢測到110mAg。

已有研究表明,福島核事故發生十多年後, 福島附近海域海洋生物體內的放射性核素水平已經顯著下降,但仍有個別放射性核素含量超標。2019年,東京電力公司調查報告顯示, 相關海域發現的黑石斑魚核輻射含量高出當地標準18倍;2021年,報導顯示黑石斑魚核輻射含量高出當地標準10倍。

福島核電站。

往實了看:

該做什麼?該關注什麼?

8月24日,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2022年先後組織開展了我國管轄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摸清了目前相關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的本底情況。監測結果表明,我國管轄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常,總體處於曆年漲落範圍內。

當前,生態環境部按照監控重點區域、覆蓋管轄海域、掌握關鍵通道的思路,正在組織開展2023年度我國管轄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後續將持續加強有關監測工作,及時跟蹤研判福島核污水排海對我海洋輻射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切實維護我國家利益和人民健康。

如果消費者需要購買日本進口食品,則要關注進口食品是否有中文標籤,中文標籤標示的內容是否齊全,留意所購食品的原產地,在購買方式上,更建議通過國內正規渠道購買核輻射殘留檢測合格的進口產品。

此外,若消費者發現購買的食品產地為禁入區域,可以保留相關證據並向市場監管部門反映,保護自身的權益,再結合有效監管,大眾是可以買到安全的產品的。

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受日本福島核汙染水排海計劃等影響,韓國部分消費者和零售商開始囤積海鹽,國內民眾“搶鹽”的心也開始“蠢蠢欲動”,沿海不少城市商超里的鹽已經售空。對此,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晏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國食用鹽與韓國不同,主要來自井鹽,不會涉及汙染區域,居民不用過度囤鹽。

核汙染水排入大海,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箝制其中,日常生活也被裹挾其中,誰都不能退居孤島,獨善其身。